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武侠修真>警官艺术家纪仁泰> 纪仁泰结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纪仁泰结婚(6 / 8)

在街上买东西,只能到少数几家店铺和饭店内买东西。师傅曾拿美元买整袋面粉大米,给他领导下部分同志解决吃饭问题。

三爷还留下一本蒋兆和的画册,里面有张纸条说这是1940年出版售价5元。这不是银元是伪华北自治政府所发行货币,当时一元钱能买三斤猪肉,已经比银元贬值不少。师傅说他曾经见过蒋先生,觉得画册里自序写的不错:知我者不多,爱我者尤少,识吾画者皆天下之穷人。唯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饿殍……茫茫的前途,走不尽的沙漠,给予我漂泊的生活中,借此一枝颓笔描写我心中一点感悟;不管它是怎样,事实与环境均能告诉我些真实的情感,则喜,则悲,听其自然,观其形色,体其衷曲,从不掩饰,盖吾之所以为作画而作画也。我不知道艺术之为事,是否可以当一杯人生的美酒?或是一碗苦茶?如果其然,我当竭诚来烹一碗苦茶,奉献于大众之前,共茗此盏,并劝与君更进一杯人生的美酒,怎样?画册自序后面一幅画名为:拜新年,一位梳两个小辫穿满族服装姑娘。画上题跋是:过了一年又一年,重重心事不能言。向君拜拜祝努力,你我光明有一天。师傅说蒋兆和确实有才能,但是他没有进入当年艺术市场主流,所以搞得自己衣食无着十分狼狈。他画底层人群,这种画有钱人不愿意买画商也看不上。齐白石刚来北京时,他画凤与本地传统风格不同卖不出去。荣宝斋王掌柜认准他以后一定能走红,经过连续几年不断包装推介,白石老人终于得到书画市场认可。荣宝斋代理白石老人作品,也挣了不少钱。画家要有自己风格和创新,但又不能离主流风格太远,这样才能得到普遍认可。

易大姑留下有超过300本书,纪仁泰把它全都清理一遍分类放在几个书柜里。这里面大部分是1949年以前出版,从没见过旧书和线装古书。其中有郁达夫全集七册,第一卷《寒灰集》,第二卷《鸡肋集》,第三卷《过去集》,第四卷《奇零集》,第五卷《敝帚集》,第六卷《薇蕨集》,第七卷《断残集》。1936年版《辞海》上下册,1937年以前香港出版字典和英汉词典。下乡以前在家里看其他书时候里面提到过郁达夫,但从没看过他所写作品。还有梁实秋、张资平等人,以及一些从没听说过作家作品。五本《牛鼻子》漫画集,作者黄尧以前从没听说过,打开看里面主人公牛鼻子,圆脸鼻头很大四根头发比三毛多一根,样子也很可笑。此外还有超过100本是各类学术著作,30多本英文书籍和进口画册,20多本佛经。唱片里大部分是进口西洋古典音乐唱片,11张京剧唱片,10张苏联唱片,内容是肖斯塔科维奇和其他苏联作曲家作品。三张相声唱片,9张解放后出版民乐唱片。留下东西中还有两副围棋,线装清末印刷过百龄著棋谱;《官子谱》《三子谱》《四子谱》,四本看出版时间民国初期棋谱。纪仁泰不会下围棋,拿出来一本看了看,看不太明白就先都收起来。纪仁泰除去学校功课之外,还要按照师傅要求,努力学好日语和俄语,要能熟练阅读日文和俄文书籍,没时间看这些闲书。一直到读完博士之后,他才抽时间看完了郁达夫、穆儒丐、张资平等人所写小说。

梅氏问他看这些书有什么用?他回答是重温历史,读完这些书我以后能去大学中文系教课。易大姑留下东西还有9个砚台,它们放在一个漆着黄油漆木头箱子里。纪仁泰拿出来挨个仔细看一遍,每个砚台上都有一张纸,上面用繁体字写字名称和购买日期。从日期看应该是易大姑家中长辈在清末民初购买。其中有端砚,卵石砚,还有一个从没见过古砖砚。这块砚台说明里说是1913年从一位清末书画名家后代手里购买,这是由一块晋代古砖上切下有铭文部分做成。上面还有那位书画名家在上面所刻写篆字题字:古砖新砚温故知新。说明里还记载了加工过程,砖这东西原本吸水,要进行加热但不能直接火烤,直接火烤会把砖烧裂。砖烧热之后往上面加蜡,蜡融化吸进去直到再也不能往里面吸蜡,加工过程就算完成。以后还要用红木做个天盖地盖,地盖就是一个盒子,把砚台放进去。天盖是一个盖子,上下加在一起是一个长方形红木盒子。梅氏说舅舅曾仔细看过这个砚台,说这虽是一件好东西,但它是用古墓里挖出来旧砖做成。阴气太重这东西不吉利,他不会用这个东西。易大姑侄子嫌这些东西不值钱还太重,留给舅舅没拿走。

师傅给徒弟传授他的名利观:名这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你在同行中排名上中下什么位置,这不由你自己决定。同行可能天分比你好,家里条件比你强,比你更努力。你不论是做个专业画家,还是个业余画家。确实努力尽了自己最大力量,没有荒废祖师爷传下来那些东西,并且传给你的学生和后代,你就问心无愧了。至于利该得那份一定要去争,要争取作品能卖个好价钱。至少自己能衣食无忧,家人能改善生活,也给儿女留下些钱财。有人标榜自己从不卖画,我说那是傻子或者故意沽名钓誉。孙之俊画漫画,他有自己职业另有收入,假如只靠画漫画早就饿死了。我觉得他这个人精神值得学习,但是他那条路我肯定学不来。1975年1月学校放寒假后,纪仁泰带着妻子和三奶奶回城里大爷家。回城里住每天都要练琴两个小时以上,在大妈辅导下提高日语和朝鲜语水平,每天还要作画但按照妻子要求从不画裸体女人。搬到城里梅氏在家穿大妈和服,扎上宽腰带但是后面不打结。春节前纪仁泰和妻子商量后,一个人去村里二大爷家住了两天,教外甥女林霞芳练琴,提前给各位长辈拜年。春节前父亲又一次用铁路托运,运回两筐年货给家里。年夜饭在大爷家吃,纪仁泰和妻子做饭,饭后去厨房收拾。大年初一上午回自己家,初二上午去梅家,顺便到隔壁苏家拜年,教妻子两个表妹弹钢琴。出门梅氏没穿和服,改穿一身毛料衣服。3月父亲来信说在全省首次开讲西方经济学,给大三学生开这门课遭到不少人和学生反对。他对反对者说不学这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