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烟火> 一千六十八章 南洋双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千六十八章 南洋双珠(2 / 3)

点头回应了下。心道:要是真的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收拢人心的手段,那你恐怕三观都要被震碎。

那可是敢喊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人呐。”对于人心的把控,真正是到了妙到毫颠,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

朱樉没有理会沐英对韩度的吹捧,喝了一杯之后,有些叹气的说道:“这安南内乱已久,再加上这么一场大战。现在明间缺粮缺的有些严重,下面的人禀报,有些州县就快要到无粮可食的地步。”

安南这个地方,种稻谷能够一年三熟。这样的宝地斗能够被陈氏和黎氏给玩到没有粮食吃的地步,也算是让人开了眼界了。由此可见,这两族完全就是一堆废物,被灭了也不冤。

“缺粮可不是一件小事,现在安南人心刚刚安定下来,若是百姓没有吃的,肯定会导致人心再次汹涌起来。殿下,现在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安南有足够的粮食,不如上奏皇上,从大明调里粮吧。”方孝孺顿时神色凝重的说道。

“也只能如此了。”朱樉微微叹了口气。这个办法他自然想到了,但是由于事情发现的比较晚,只能够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毕竟现在治理安南的,都是拿下首鼠两端的降臣,别指望他们能够一发现问题的时候就积极上报。这些降臣发现了问题,为了避免体现出他们的无能,几乎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捂盖子。

等到朱樉发现的时候,的确是有些迟了。

沐英看到朱樉脸上的难色,显然从大明调粮这个办法,他不怎么满意。一边思考着,一边说道:“我倒是可以从云南挪一点粮食出来,不过也不多,恐怕是杯水车薪。”

毕竟这年头,人全靠老天吃饭,灾年荒年都是没个准的。沐英怎么也要为云南着想,留下一部分备用的粮食,能够给朱樉的肯定不多。

朱樉也知道沐英的不容易,虽然给的粮食远远解不了渴,但他还是抱拳朝沐英致谢道:“沐大哥还是一如既往的仁义。”

韩度见几人为了一点粮食,愁眉苦脸的,不由得笑道:“一点粮食而已,也能够让你们如此为难?”

朱樉听到韩度的轻佻的语气,顿时大喜,问道:“难道你有办法?”

韩度揉了揉太阳穴,心里叹道,这些人还是没有把大海放在心里啊。抬起头,对着几人的目光道:“吕宋总督府就有大量的粮食,而且其他总督府也多多少少的储备有粮食。王爷想要多少,不如让臣跑一趟,到各处总督府打打秋风,将粮食要来?”

韩度连钱都没提,直接说打秋风。这些总督虽然有些和韩度连面都没有见过,但韩度就是有信心,能够从他们手里白拿出粮食来。这些人能够成为总督,掌一方军政大权,他们有今天,哪一个不会感谢韩度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就好比黄中一样,他也

“对啊,本王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朱樉懊恼的朝着脑门上拍手,顿时喜笑颜开的朝韩度说道:“不用多,五百万石就足够了。等到收粮之后,本王还你。”

安南也是盛产粮食的地方,只要稍微用心经营一番,就不愁没有粮食吃。只要渡过这最艰难的两个月,等到粮食收获,就完全可以将粮食还给韩度了。

韩度微微摇头,笑着说道:“还就不必了,五百万石粮食,王爷就算是还给我,我也不方便带着。不过,王爷倒是想要如何将这些粮食发到百姓手中?”

按照朱樉原本的想法,当然是通过施粥的方式,让百姓有口吃的。但是既然韩度提出来了,他也想先听听韩度的看法。

“哦?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来听听。”

韩度也不再客气,直接说道:“倒是算不上什么好办法,不过臣以为与其耗费人力的去施粥,不如将这些粮食借给百姓。”

“借?”朱樉有些疑惑。既然是赈济灾民,那自然是不求回报的啊,借是怎么回事?

韩度重重点头,肯定的回道:“对,就是借。王爷将粮食借给百姓,等他们渡过难关之后,再把粮食还给王爷。”

既然韩度这样说了,那自然是有着他的想法。在韩度看来,若是施粥赈灾,那这件事只能够由各州县官府去做,百姓喝了粥并不会感谢朱樉,而是会感激施粥的官府。

但是换成借就不一样了,首先就是向百姓表明了这些粮食是朱樉拿出来的,其次就是有借有还自然会更进一步拉拢百姓和朱樉的关系。虽然同样是由各州县官府发放的粮食,但是效果却完全不同。

“好,好一个借,真是妙啊~”方孝孺最先反应过来,顿时拍着腿大笑起来。

朱樉和沐英也很快反应过来,顿时齐齐点头,这的确是个收买人心的好机会。

恩大莫过救命!只要朱樉能够借助这个机会,让百姓欠他一个救命之恩,那安南就再也不可能掀起波澜了。无论是谁要反抗朱樉,都要先问问自己的内心,能不能接受良心的谴责。

“那就辛苦你跑一趟了。”朱樉看向韩度,感激的说道。

“王爷放心,臣一定快去快回,王爷就等着好消息吧。”

事不宜迟,早一天将粮食带回来,安南就能够少饿死一个百姓,朱樉就能够多收获一份民心。

韩度立刻动身,为了运送粮食,将缴获的安南大小船只七八百艘全部带走。由水师一路护航,浩浩荡荡的直奔吕宋而去。

韩度出发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方孝孺竟然要跟上来。

韩度疑惑的看在着他,不解的问道:“我是去运粮食的,你去做什么?”

“早就听说了吕宋是南洋

想着读书人都信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既然方孝孺想去吕宋,那自己也没有道理拦着他,便仍有他跟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