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烟火> 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没有武力,要钱有何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没有武力,要钱有何用?(2 / 3)

过洛阳朝着西安而去。

“当初父皇是准备把五弟封在开封的,可是五弟不肯,最后连封国都没有要,留在京城钻研他的岐黄之术了。”

韩度也跟着朱标下马,上前拱手拜道:“臣韩度,拜见晋王殿下。”

“你知道为何会变成这样?”朱标见韩度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猜到他知道原因。

韩度神色淡然的伸手接过令牌,重新挂在腰上。

韩度猛然一挥手,让人将朱标的旗牌给打了出来。随后便将自己的腰牌取下,朝着百夫长扔过去。

然后又满脸惊喜的转过去,用力将朱标猛然一抱,激动的说道:“皇兄别来无恙,进来可安好??”

并且,朱棡麾下还有冯胜和傅友德在列。

韩度笑了笑,说道:“沧海桑田嘛,很正常的。”

还有一句话韩度没有说,朱樉在西安横征暴敛,虽然后来老朱下旨补偿,不过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天晴还好,顶多就是一路上尘土飞扬而已,可是要遇到下雨,岂不是也和以前一样泥泞满地?那这水泥道路修与不修,又有什么区别?

百姓大多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一路来到西安,朱标感觉到这和他印象当中百姓的境况很像,而不是想河南那样繁华的让人不敢相信。

“千古真龙地,百代帝王都。”

“原来是这样”朱标缓缓点头。

韩度继续道:“土地贫瘠,再加上这些年关中之地的雨水逐渐减少,曾经的八水绕长安都消失不见了。没有水的地方,百姓如何生活?”

这些骑兵也谨慎的没有靠近,就这么跟着。

而且西安城和朱标想象的也完全不一样,西安从周朝开始,一直从秦、汉、晋、隋、唐等等延续下来,足足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定都。

“为何这样说?”朱标抬眼望向韩度。

韩度摇摇头,“通常情况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不过现在这里的百姓也开始种植红薯土豆了,至少吃穿还是不成问题的。至于其他,就只有以后再看了。若是这里能够发现几个大的石炭矿,或者是其他有价值的什么东西,那就腾飞了。”

抬头朝着前面看去,一眼就看到一面旗帜上硕大的一个“晋”字,在迎风咧咧摇摆。

百夫长见状后退两步,急冲冲转身跑回去起到马上。“其他人留下,老许和小罗随咱回去禀报王爷。”

韩度一提缰绳,策马上前,扬指怒骂道:“瞎了你的狗眼,本侯乃是镇海侯韩度。这是皇太子殿下奉皇上旨意巡守太原,还不赶快去通禀晋王前来迎接??”

“太子殿下,是晋王来了。”韩度脸色一喜,抬手为朱标指过去。

至于说,他亲自上前核实皇太子殿下的身份,要核实那也是晋王亲自前来核实,他还没有这个资格。

大明虽然设有九边重镇以防备蒙元,但是整个北边的防线最主要的就是以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二人互为犄角为主,两人麾下将士都超过十万人马。

朱标也高兴的大笑着翻身下马,连忙上前将朱棡扶起来,哈哈大笑着说道:“三弟,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如此多礼?”

太原是晋王朱棡的封地,对于朱标此行明明是代老朱巡视天下,但是却偏偏只去了河南、陕西,即便是加上即将去的山西,那也才不过是三个地方啊。

百夫长接过腰牌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问题,再加上看到打出的皇太子出行、代天巡狩的旗牌,心里再无疑惑。

韩度也不去管这些骑兵,反正改行军便新军,改扎营便扎营,完全将他们当成了透明的。

朱标侧头看了韩度一眼,叹息一声,“不错~孤怎么也没有想到,曾经钟天地之灵秀的长安城,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百夫长翻身下面,快走几步来到韩度马头下面,抱拳朝着朱标的方向虚拜一下:“末将拜见太子殿下,拜见镇海侯。”

即便是当初朱樉就藩这里,大明还将西安城给修葺了一番,要不然那真的是连个像样的模样都没有。

反正不管朱标说要去哪里,韩度都不反对,完全就是为其马首是瞻的态度。

韩度跟着朱标踏入太原,顿时感觉到了和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的气氛。如果说河南给人的感觉是异常繁华,而西安给人的感觉是凋敝的话。那太原给韩度的感觉就是紧张,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

当然,朱棣麾下现在也有着蓝玉带兵协助。不过以朱棣和蓝玉的关系,真不知道蓝玉带兵驻扎在燕地,是对朱棣的协助多一点,还是对他的监视多一点。

相比起代老朱巡视天下的说法,韩度现在看来朱标的举动更像是在巡视他的那些藩王弟弟们。不过这样也说不过去,毕竟河南开封和陕西西安可没有藩王,为什么朱标也去了了呢?

“正常?明明曾经这里是那么的繁华,现在却变成了这个样子,这哪里正常了??”朱标情不自禁的提高了音量,带着一些尖锐问韩度。

“那这西安就只能够这样继续民生凋敝下去,没有办法了吗?”朱标忍不住一阵叹息。

一方面,刚刚被赶回到草原上的蒙元十分的不甘心,对于中原的世界念念不忘,一年不知道会扰边多少次。

晋王带来的骑兵在二十丈外停下,当朱棡看到身穿一身明黄蟒袍的朱标的时候。脸上瞬间露出大喜之色,连忙策马向前,来到朱标面前。

韩度闻言,转头看向开封城说道:“这个,怎么说呢?或许是人各有志吧,在殿下看来就藩是最好的。但是在周王殿下看来却不是这样,或许他认为能够有医书看,能够有病症可以钻研,反而更好。”

原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