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至战国初期;在地理位置上,刘国作为在东周王室任职的卿大夫封邑,实际的地理区域也属于东周王畿的范围之内。而位于洛阳北面的孟津在东周时期同属于畿内采邑,说明当时空首布的流通范围可能仅限于东周实际控制的区域及附近一带。因此,空首布面文的“留”字即指刘邑,黄锡全、蔡运章等皆作此说。
另有马定祥藏战国时期方足布(《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编号1678号),布面铭文为“留邑”。黄锡全(2001)认为“此布铭文应释''留阝’,一字,从留,从邑,周畿内国名”,此说可商榷。按“留”“邑”分刻在布面左右两端,与此形制相同的还有“安阳”“平阳”“阳邑”等,均为一端一字,且“阳邑”之“阳”字已有阜形,“邑”作为单独意义使用,以此类推,“留邑”之“邑”也当作单字理解。方足布面文的“留邑”,即指周王畿内的刘邑。结合相关出土文物,可知姬姓刘氏的氏名字形在春秋战国时期写作“留”。
(二)写作“(上卯下酉右耳旁)”。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有《郑文公问太伯》(李学勤,2016)甲乙两篇简文。甲篇中有一段简文,隶定后如下:
(世)及(吾)先君武公,西(城)洢(伊)(阙),北(就)(邬)、(刘),萦厄(轭)(蒍)、竽(邘)之国。
乙篇简文与甲篇基本相同。《郑文公问太伯》涉及郑国初期开疆拓土的史事,根据简文中的内容,我们可知在郑武公时期,郑国往北占领了邬、刘两地,灭亡了蒍、邘二国,这与之后《左传·隐公十一年》“王取邬、刘、蒍、邘之田于郑”的记录是吻合的。值得注意的是,简文中“刘”的字形甲篇写法为O、乙篇写法为O,从邑,卯声、酉声,隶定为“(上卯下酉右耳旁)”是没有问题的。甲篇“(上卯下酉右耳旁)”字部件邑居左,乙篇“(上卯下酉右耳旁)”字部件邑居右。从邑,说明“(上卯下酉右耳旁)”的本义是邑名。卯、酉同属幽部,可通假。如《左传·宣公九年》:“郑伯败楚师于柳棼”之“柳棼”,《鄂君启车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94)作“梄焚”,“柳”和“梄”皆从木,卯与酉作为声符可互通。“(上卯下酉右耳旁)”既从卯声又从酉声,似为双声符的形声标音字。战国文字部件混同的情况比较普遍,部件“酉”也可能是“田”的混同用法。结合上文所述“刘邑”可作“留邑”来看,作为邑名的“刘”,其字形构件并不固定,可为卯酉组合,也可为卯田组合,不变的是皆从卯声。
三、祁姓之“刘”的字源
祁姓刘氏氏名的出现,源于晋大夫士会返晋,其族裔留居秦国,以先祖“刘累”的名或字为氏,为周代典型的以祖先字号为氏的命氏类型。依据士会归晋的时间,祁姓刘氏的产生约在公元前614年之后,大概在春秋中期。而姬姓刘氏的出现,当在刘康公受封刘邑时期,即公元前599年前后。两个氏名的产生时间,相差了约十五年。祁姓刘氏与姬姓刘氏由于在产生时间和地理位置上的不同,二者的氏名在字源上也是有所区别的。值得注意的是,刘累为夏孔甲时期人,与居秦的士会族人所处的春秋时代相距遥远,在这期间语言文字系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况且夏代是否存在完整的文字符号系统依旧是一个未知数,以文字为载体的氏名显然不会存在符号形态上的延续。祁姓刘氏更可能是依循先祖字号的发音而得,即假借音近的字来作为族群的氏名。因此,笔者认为“劉”字因与士会族人先祖名讳的发音相近,便被假借用来作为新氏。
“劉”字,从金,从刀,卯声,字形出现较晚。王国维(2009)认为:“卜辞屡言卯几牛,卯义示详。与竟、瘗、沈等同为用牲之名。以音言之,则古音卯刘同部,柳留等字篆文从丣者,古文皆从卯。疑卯即刘之假借字。”陆懋德(1950)则认为“卯字不是刘字之假借,而是刘字之初文,且刘字又反是卯字之后起字也。”“劉”的初文为“卯”,应当是明确的。由于史料阙如,“卯”并不能作为氏名“刘”的直接字源,结合现有材料,笔者认为祁姓刘氏之“刘”在战国时期存在以下两种字形:
(一)写作“(上卯下金)”。《古玺汇编》(罗福颐,1981)录有一枚战国时期晋地私印(《玺汇》编号3268),印面二字隶定为“(上卯下金)㫅”,为人的姓名。其中“(上卯下金)”形上部为卯,下部为金,从“金”的部件较同时期的“金”形少一横笔。依照周代男子姓名称谓的书写记录形式,“(上卯下金)”为族氏,“㫅”为人名。按《集韵》(2017):“铆,美金。”或为(上卯下金)字的本义。又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1983)录矛铭文:“郾王O乍巨O(上卯下金)”,“(上卯下金)”与“(左金右矛)”通,(上卯下金)亦可释为矛。私印“(上卯下金)㫅”中的“(上卯下金)”应是被假借用来作为氏名之称。
(上卯下金)与劉皆从卯声可通假,从字形上看,劉形中的“刀”或作为装饰性的部件,劉应是(上卯下金)的增繁字。再结合祁姓刘氏族群历史上的迁徙路线,《汉书·高帝纪》(班固,1962):“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徙大梁。”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欧阳修,宋祁,1975):“会适秦,归晋,有子留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祁姓刘氏于战国时由秦入魏,十世孙曾为魏国大夫,又因魏惠王迁都,便随行迁徙大梁,最终移居丰邑。那么,晋地出土的(上卯下金)氏私印或为来自于世居魏国的祁姓刘氏族人,“(上卯下金)”为战国时期祁姓刘氏氏名的字形之一。
(二)写作“劉”。陜西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曾出土印有“劉”字的陶文2件(袁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