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三人的皇学规模,这在黛青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这仅仅是正式学生数量。
而每位入学者,无论是皇帝的伴读,还是预备侍卫,都还配有不同数量的伴读。
没错,伴读也是需要伴读的。
像载汲入学时带的那些仆役、小厮之中,就有好几个是拥有伴读的身份的。只不过他们大部分是不能直接进入主课堂的,只能在外廊旁听。但是会轮流有一人陪载汲进入主课堂,负责为载汲提供磨墨、翻书,整理书包之类的服侍工作。
其他的伴读生,也都是如此。区别只在于根据伴读生级别的不同,所配备伴读数量的多少不同而已。
甚至,这些伴读的伴读,也会有自己的更低一级的仆从。
这就是黛青上层的普遍生存模式——越是地位高的人,身边服侍的仆人越多,就算用不到人,也要带着摆谱。地位高的人是不会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一定要由仆人服侍才符合“体统”。而其中很多人因为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干脆就不会自己照顾自己,一旦没了这些仆人,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做不到。
这也尤其显出奕誴的行为有多么宝贵和难得了。作为一个皇子,除非他非常努力的刻意操练自己,否则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跟那些拉车扛货的人真正打成一片的。他做到了让自己真正像一个底层苦力,也就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原生生存模式做出了巨大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并不是任何人要求,而完全只能是他自己主动为之。
这期间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但任何人都能想像出,他做到这一步付出了怎样的惊人毅力。
有人伺候,却偏不用人伺候,能懒着,却偏要自己动手。这本身是违背普通人性的,绝非非常人能够做得出来的。可是奕誴不仅做到了,而且还乐在其中。可见这个人的内心有多么的强大。
至少,载湉和他的小伙伴们,包括载汲在内是完全做不到的。
按照两宫四王在毓庆宫的会议,皇学馆庞大的入学人员,都要由载汲亲自做出管理。
为的就是锻炼小皇帝的管理能力。
之前只有十几名伴读都是由大人按照规律管理,现在增长到了一百六十三人,却需要载湉亲自管理,这个难度跨越实在是很大的。
不过,好在有载汲。
载汲向载湉提供了几套管理方案,然后让载湉自己做选择题。
载湉觉得所有的方案都很难选,又皱眉又挠头。
这就是载湉的核心问题,身为皇帝,实际上根本没有迅速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所以他最痛苦的就是做选择题。载湉巴不得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正确标准答案,然后他把答案都背下来,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可是偏偏似乎所有人都发现了他的这个缺陷,不管是师傅,还是身边的小伙伴,就是喜欢给他做选择题,还不告诉他标准答案。
载湉又何尝不理解大家的良苦用心呢?
身为皇帝,没有决断力,只能按照别人提供的标准答案去做事,那不是注定要成为一代傀儡吗?
区别只是做谁的傀儡的问题。
载汲想了想,又抛出来一个方案:要不,咱们成立个委员会吧。
也就是说,由四个组长,另外再加四个骨干生,组成八人的班委会。然后载湉可以把问题扔给班委会,让班委会去讨论,自己旁听。这样,大家讨论的过程中,载湉也就整理出了思路,从而学会做出自己的决断。
一句话,方案我们可以替你设计,过程我们可以替你讨论,但是最后还是要由老大你来拍板。
没办法,你就是老大,是老大你就得会决断,除非你不想干了。
因为这次载汲没有提第二种方案,于是载湉开心的同意了。
看着载湉那傻笑的表情,载汲的心,拔凉拔凉的。
委员会很快建立了起来:
主持人:一名,主要工作:召集会议、掌握会议进程、最终确定会议决议。主持人由载湉一人担任。
协助人:一名,主要工作,协助主持人,为主持人提供建议,协助人一名由班委成员轮流兼任。
委员:八名,其中包括:四名组长,即:载澈、载汲、溥伦、溥侗,四名骨干伴读,即:静芬、淑仲、载泽、载楫。
载湉虽然缺少自信,但是第一次班委会主持的还算是有模有样的。
首先是载湉在暖阁召集了班委会的全体成员,大家先规规矩矩的行了君臣大礼,然后载湉先入坐,再赐大家入坐。等大家都坐好了,才尽量庄重的宣布道:“今儿就算咱们皇学馆班委会正式成立了。章程都发给大家看了,各位同窗,还有什么意见没有?有的话现在可提。”
大家异口同声的表示:“没有意见。”
载湉又问“大家就是首任班委,都是朕选择的,你们对于朕的选择,有没有意见啊?有的话,现在可以退出,朕绝不勉强。”
大家当然再次异口同声:“没有意见。”
“既然都没有意见,就是认可朕拟定的章程,也认可出任委员了。既然如此,朕要求你们宣誓,忠于职守,对朕绝对效忠!”
唰,八个十一岁至四岁的孩子,齐刷刷的直立,然后各自行大礼,按照年龄依次大声宣誓。首先是静芬,只见她长跪于地,表情严肃,举起一只手大声说道:“皇天后土、列祖列宗在上,奴婢叶赫纳拉·静芬,蒙主子器重,特选为皇学馆班委会委员,大恩大德,没齿不忘,在任期间必要忠于职守,效忠皇上。立此誓言,心迹可鉴。”
她的宣誓可谓声泪俱下,感天动地。
因为静芬的宣誓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