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自己闺女啥也不会,啥也不懂,不可心了。
所以这会儿对李学武越来越好,对自己闺女却是越来越看不上眼了起来。
顾宁也是感觉到了母亲的压力,低着头跟在母亲的后面往门厅这边来送了李学武。
李学武换了鞋,走出屋门,对着身后的母女说道:“妈,您甭出来了,这会儿可冷了,我这就出门了”。
说着话还对着顾宁摆了摆手,顾宁也从李学武的眼中看见了暖心的笑意。
“路上慢点开啊!”
丁凤霞看着李学武出了大门,直到小齐送了李学武的车走把大门关上了,这才带着顾宁回了屋。
看着闺女的模样,丁凤霞唠叨着说道:“你的脾气也改一改,不能老闷着,哪个男人能一直迁就你啊”。
顾宁并没有跟着母亲回沙发边上,而是走到楼梯口,对着还在唠叨的母亲说道:“妈,我上楼了啊”。
说着话已经往楼上走去了。
丁凤霞这边还说着呢,等听见闺女的话一转身,发现身后的人已经没了。
对着上楼的身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丁凤霞现在觉得这闺女是真难伺候,到了人家还说不定怎么吃亏呢。
将顾宁放在沙发上的手包拾了起来,重新走到门厅跟自己的手包一起挂在了墙上。
挂包的时候自然也看见了李学武送自己的那个手袋。
不得不说,这个姑爷就是比闺女贴心啊,说什么都听着不说,做什么事都可心。
伸手摸了摸墙上的手袋,尤其是手袋上的格子丝巾。
想到那天自己拎着手袋一进单位,可是给这些人羡慕坏了。
丁凤霞倒不是买不起这样的手袋,也不是爱显摆的人。
这是姑爷给订制的呢,买的能有这份心意嘛。
尤其是这份别出心裁的设计,当她给办公室围过来看的人亮出拉链上刻的字时,那份惊讶声听起来别提多舒心了。
办公室里有一个算一个,谁家的姑爷有这么贴心的。
要说送金送银那就忒俗气了,这办公室里坐着的,要说挣金挣银的绝对没有。
但要是对那些黄白之物看得上眼儿的却是绝对不多。
都到了这个级别了,那些身外之物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唾手可得的东西。
反而是有些东西让他们倍感羡慕和珍惜,亲情和感情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学武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人,这从他不愿意搬离大院,不愿离开父母就能看得出来。
“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是大姥给李学武开的西院门,等李学武从车库出来的时候,大姥已经把门关好了,这会儿正披着衣服站在屏门口等着李学武。
“晚上是跟顾宁去老师家吃的晚饭,饭后聊了一会儿,送顾宁回家又在那边儿聊了一会儿”
李学武给大姥解释了一句,往马棚的方向看了一眼,随后问道:“晚上那遍儿喂完了?”
“嗯嗯”
大姥背着手往回走,手里拎着铁皮桶,显然这么晚还没睡,是去饮马去了。
大青马是大姥的念想儿,每天晚上这会儿都是要再喂一遍,再饮一遍的。
俗话说的好嘛,马无夜草不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近这段时间李学武倒是没怎么骑马上班了,一个是有车了,更方便一些。
再一个就是冬天大姥也不敢让李学武骑马上班,怕掉下来摔着。
这个时候每年因为骑马摔伤的也不在少数。
尤其是在城里,说不定就因为什么惊着了。
李学武跟着大姥进了外院儿,见倒座房的灯已经熄了,就剩厨房还亮着灯,便没有往倒座房里面走。
“您回吧,我也回后院睡觉去了”
“嗯,早点歇着吧”
“哎!”
李学武送了大姥进屋便出了屏门进了二门儿。
这会儿前院儿的灯都熄了,只有月亮还挂在空中,往静谧的院里洒下光亮。
李学武往自己家的方向望了望,家里人这会儿也都睡下了。
以前李顺晚上也是看书的,大哥两口子更是看到很晚。
但自从李姝来了以后李顺就不看书了,因为睡的晚了李姝就要磨人了。
大哥两口子工作忙的时候就在学校那边的房子休息,所以一般都是周六日才在家里休息。
跨过了三门儿,李学武走进中院儿,这边就有些光亮了。
一大爷家不时地从窗子里传出咳嗽声,是一大妈的声音,老毛病了。
贾家倒也是睡得早,这会儿只有正房还在亮着灯。
傻柱又搬到倒座房睡火炕去了,虽然雨水的房子空着,但何雨水还是拉着于丽住在正房。
这会儿何雨水正穿着袄,拎着手电筒出门,见李学武从前院过来还用手电照了照。
“是李处长啊”
何雨水的手电只照到了李学武的脚下,但透过反光还是看清是李学武走了进来。
因为何雨水是背着灯光站着,所以李学武没有看清是谁,但听声音知道是何雨水出来。
这会儿拎着手电出来,那就一定是上厕所了。
院里人上厕所得出大门去斜对面的公共厕所,一般男同志是不会拿手电的。
因为就那么嘎儿地方,闭着眼睛都不会掉坑里。
再一个就是那厕所没有顶棚,月亮大的时候比白天也暗不了多少。
院里的女人一般小的都用尿盆儿,只有解大手的时候才会拿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