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弄回来的,硬是凿了得有小两年”。
汉子示意李学武往石头槽子边上看,指着凿子的纹路道:“瞧见没,雕都是一锤子一锤子刻出来的”。
李学武低头仔细瞧了,还真是手艺活儿,明眼能瞧出来是石刻,但就是看着样式好,福寿禄三喜图,有金鱼、祥云、蟠桃、瑶池等元素。
由着汉子的指点,李学武还架手摸了摸,石材真不错。
“怎么?传家宝都卖?”
“嘿嘿,得了吧~还传家宝呢!”
汉子见李学武蹲下,便也跟着蹲了下来,要给李学武敬烟,李学武却是掏出了自己的烟敬给了他。
“呦,好烟啊”
汉子瞧见大前门,笑着说道:“您这干部小不了,谢谢您嘞~”
等两人点了烟,这汉子便说开了,他们家七辈儿就是干这个的,以前在金鱼池养鱼,那边有泉眼,主要给宫廷养,半官半私。
辛亥以后算是乱了套,金鱼池几经易手,到了四九年以后填了坑,盖了楼,就只剩下个地名。
辛亥的时候汉子随着他爹进了社稷坛公园,算是半个编制。
不过那公园是同仁堂乐家捐的,鱼没有多少,都是名门望族捐的。
汉子说了他打小捉鱼虫捞鱼虫的困苦经历,也是摇头苦笑。
旧社会,四九城的大官、富商,为了美化点缀其公馆庭院,一般家里都有金鱼缸。
当时流行的顺口溜就是“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讲的就是对这些人生活的写照。
不过李学武听着倒是有点儿耳朵痒痒,这么一说,怎么觉得他现在就要往这方面发展了呢?
汉子笑着说道:“我以前还给运输大队长的行辕喂过鱼,换过水呢”。
“哦?是嘛?”
李学武惊讶道:“见着他了?”
“怎么没见过,他那位夫人我还也见了呢~”
汉子嘿笑道:“不过他是南方人,说话叽里咕噜的,我也听不懂,也是稀里糊涂的给回了,哈哈哈哈~”
“哈哈哈!”
李学武见这汉子真是有意思,便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汉子撑起一条腿坐着脚后跟,叽咕眼睛道:“李宗壬任四九城行营主任的时候就住在北长街,他那公馆里的鱼也是我给伺候着,包括当时的警备斯令陈继承、马战山、溥洁等人”。
说到这里,汉子点了点烟头道:“陈继承这人好,每月给我们家四十斤大米,还帮我开脱了抓兵”。
“这算救命之恩了”
李学武笑了笑,想到当年的兵荒马乱也是能听出汉子语气里的无奈。
“可不是!要是没有他,我现在说不定埋骨他乡了就”
汉子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天色,不好意思地笑道:“扯得有点儿远了,这槽子你看可还合适?”
“嗯,合适,就是不知道底儿怎么样?”
李学武跟顾宁说那些都是逗着玩的,养金鱼他哪里不懂,当年就跟这边混了,力气足了才离的这边。
这石槽子是好,结实,还透气,但底部处理不好它刮鱼鳞,那样的话金鱼是很不舒服的,也伤鱼尾。
这也是为啥刚才跟汉子说要能生青苔的,只要有了青苔,那鱼就不怕伤着,还能当饲料。
汉子看了看李学武的穿着,试问道:“方便吗?搭把手,咱把它掀过来您看看”。
见李学武犹豫,汉子笑道:“不买也没关系,只是让您放心”。
李学武将手包递给了身后的顾宁,笑着解释道:“在家不是我自己洗衣服,这干啥活儿的也得尊重不是”。
说着话已经走到了石槽的另一头儿,手也搭在了槽子的边上。
汉子听了李学武的话也是笑了笑,只当李学武是心疼媳妇儿的话,跟李学武搭手就把石头槽子翻了过来。
等翻开这么一看,李学武却是知道汉子为啥这么说了。
这石槽外面有雕刻,内部却是光亮的很,即便是在天色渐暗了,即便是在这放了不知多长时间了,可里面依旧是能看出不俗的手艺来。
“这是我二太爷拿着磨石一点点儿磨的,到死了还记得这槽子呢”
汉子苦笑道:“这是当年张大帅的公子,那位六爷订的,可特么等到鱼缸弄好了,他也跑路了,我二太爷算是白干了”。
“呵呵,我还算是捡了个漏?”
李学武轻笑着打量了鱼缸的正面,比侧面团锦簇不同,缸口可不薄,还雕刻的许多条龙鱼,也就是鲤鱼跃龙门的典故。
最神奇的是在缸的一头,还雕刻有个龙头,龙嘴是空的。
汉子点了点龙嘴道:“这是我二太爷设计的,现在叫虹吸,可以吸了缸里的水,然后从龙嘴里吐出来”。
李学武伸手摸了摸缸底,确实平整光滑,没有一点儿时刻的粗糙感。
汉子只等李学武检查完了,这才问道:“您瞧着怎么样?”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您说个价吧”。
汉子见李学武问价,便知道这是诚心想要了,思量一下,道:“我给您配齐了金鱼和睡莲,再给您送家去,我收您一百二十块,您看如何?”
“嗯,价格倒是不贵”
李学武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微微皱眉的顾宁,又转头看向汉子,道:“我不讲价了,但您得帮我个忙”。
说着话指了指鱼缸微笑道:“劳您驾,得教给我们怎么养鱼、怎么换水,定期来帮忙照看一二”。
“这……不瞒您说,我也有正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