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明白李学武的意思,笑着道:“你真当我傻是不是,这眉头皱没皱着我还看不见得了”。
说完拍了拍李学武的胳膊道:“得了,你知道了就成,赶紧回家吃饭吧,婶子又出来了”。
李学武笑着点了头,便进了垂门,母亲果然在门口等着他。
见李学武进来还抱怨道:“你比神仙还难请,这吃个饭咋这么费劲”。
李学武苦笑道:“有事说呗”。
“有事吃了饭再说不一样啊?”
刘茵嗔了儿子一句,进屋便又催着他赶紧洗手上桌。
说是说,但这着急叫儿子吃饭,心疼儿子也是真的。
李学武不上桌,她就去找,她要是没在,这桌上咋开席。
所以李学武进屋后众人也都是笑着看了他,他也有些不好意思的。
“赶紧吃吧,动筷子,别等我”
一边说着,一边秃噜秃噜地洗了脸,接了母亲递过来的毛巾擦了。
摆桌还是跟上周的一样,大家好像都默认了这种坐法,就觉得此后的周末聚会都这么坐了。
照例,母亲给这边桌上的每人都准备了一颗咸鸡蛋,李学武也像上周一样,将蛋黄挑给了顾宁。
这一次没人在说笑,却是在李学武和李学才的动作中都会心一笑。
姬毓秀是比较喜欢这种大家庭聚餐的氛围的,她家里时常冷冷清清的,父母亲早就在国外工作,家里早前还有保姆的,后来她跟哥哥大了也就不再请了。
可即便是有保姆,又哪里有这种家庭的氛围啊,尤其是炕上一桌,地下一桌的这么多人。
长辈有长辈爱说的话题,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他们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爱聊的话题,山川河海,烟绚烂。
姬毓秀看着长辈们坐在桌子边说笑着,觉得开心和满足,而长辈们看着年轻一桌的和谐美满,又怎么能不心满意足。
家庭之于众人心中都有着一种份量,或是责任,或是籍慰。
对于这种感情,每个人的解读方式都不一样,但殊途同归,只要坐在这一桌吃了饭,就代表了家人团聚,心连着心。
老太太常念叨着,什么是幸福啊,幸福就是现在,有饭吃,有酒喝,有亲人,有笑声。
李学武吃的快,虽然照顾了一桌人的速度,可也早早地放下了筷子。
等他起身要去接炕里正坐在父亲兜里吃着饭的李姝时,母亲却是问道:“吃饱了嘛?”
“吃饱了,我吃的快”
李学武对着闺女拍了拍手,笑着道:“来吧闺女,让你爷爷吃饭,咱们溜达一圈去”。
李姝抬脸看了看爷爷,见爷爷也是笑着看着她,小嘴一咧,给了爷爷一个暖心的笑容。
“幺~!”
“吃这个啊?”
李顺也没搭理儿子就跟边上站着,见着孙女小手指了鸡翅膀,夹起来就要喂。
刘茵却哪里敢让他喂孩子吃这个,伸手拍了他一下,拿了湿毛巾给李姝擦了小手和嘴巴上的油。
“可以了,吃了不少了,晚上肚肚要难受了”
刘茵一边说着,一边点了点李姝的小肚子吓唬了一句。
李顺见着大孙女眼睛盯着碗里的鸡翅膀,小馋猫似的,也是无奈地笑了笑。
“爷爷可没辙了,你奶奶不叫咱吃,那咱只能明天再吃了”
“爸,给我吧”
李学武有些尴尬地站在一边,今天被这爷孙两个忽视好几次了,直有种无奈,真想大嫂这一次多生几个,好叫父亲稀罕个够。
刘茵抱了李姝交给了李学武,道:“带她出去转转,看见了就想吃,以后还不得是个大胖姑娘啊~”
李姝好像知道奶奶在说她似的,瞪着大眼睛,小嘴儿抿着,对着奶奶用劲。
李学武笑着颠了颠闺女,抱着出了里屋,从柜子上拿了她的小凉帽给戴了,这才出了门。
四九城的五月白天是热的,晚上是凉爽的,月光清冷,就连晚风都有些凉意。
四合院里这个时候还是比较热闹的,吃得了饭,总不好现在就躺下。
再说屋子里也热的慌,便都坐在院里纳凉。
说是纳凉,倒也不至于就像三伏天似的光着膀子使劲儿摇着蒲扇,现在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男人们就是跨栏背心,自己家婆娘做的大裤衩子。
女人们则就是碎短袖,有年轻穿裙子的,穿纱裤的,也有上了岁数后不在乎的,跟男人一样,也穿了大裤衩。
当然了,这上了岁数的可得是五十多岁往上了,再年轻一点儿的可不成。
要真是四十多岁就这么穿,那儿子就甭想找媳妇儿了。
也许就是人类天生的缺少安全基因,即便是大晚上的乘凉也要找个方便的位置。
这三门的游廊和门口便是好地方,背靠着身后来不了暗箭,左右敞亮还有风。
李学武从家里出来,见到的便是前后院的都搬了小板凳,坐在三门门口说着闲话呢。
孩子们则是围着前后院的跑着、闹着,嘴里咯咯咯地笑着。
李姝瞧见了那边的笑声和闹声,也是瞪着大眼睛看着,观察着。
这孩子不认生,但也不好凑热闹,只愿意跟家里人亲近。
三门门口成一局,三大爷家的一角游廊也是一局。
三大爷门口这局多是他们家人,晚上这会儿也是吃得了饭,在这儿磕打牙呢。
瞧见李学武出来,闫富贵笑着用手里的蒲扇摆了摆,打着招呼道:“呦,爷们儿,好久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