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后世的专科院校,大专或者中专,更强调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思路。
李学武学的是管理学,倒是省却了许多麻烦,也没人通知他去哪儿实习,估计是韩殊给他处理了。
现在他在校领导那边出了名,更不用承担普通学生的责任了。
似是这种一学期不来,只是考试来的学生,估计全校也仅仅就他一个。
不过这一次看样子就连学校里的领导都开始关注他,并且默认了他的这种“肆意妄为”。
没办法,李学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的特殊,而李学武身上的光环也给予了他在一些事情上的特权。
从他走进教室,班级里同学们的目光便都看向了李学武。
刚才在门口,大家都看见李学武同系主任,同副校长握手谈笑来着,可没有人再错把他当成学生了。
虽然看着还是很年轻,还是跟去年一样的潇洒,但任是谁也不会傻到认为能跟校领导谈笑风生的人会是普通人。
即便是这个人走进了教室,往考生的座位上坐了,大家依旧是不敢想他到底是谁,是什么身份。
只有班级里的班干部,在做组织工作的时候看到过李学武的名字,可也仅仅是个名字,没有其他的内容。
但有心人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校图书馆增添的那些新书,备印上都有李学武捐赠字样。
而在人文科目里,一本《犯罪心理学》的书悄然出现在了书架上,作者的名字正是那些图书捐赠者的名字,也同班级里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同学名字是一样的。
如果说是同名同姓,也是有可能的,但班级里的这位同学实在是太特立独行了一些。
一整个学期见不着,不仅没有被退学,还能按时参加期末考试。
这一次更是见着他同系里韩主任微笑致意,跟学校里的副校长握手交谈。
有些人已经发现了什么惊天的大秘密一般,大眼睛瞪着李学武,嘴也是不由得张的老大。
班级里的名册是看不见信息的,图书馆捐赠图书也是看不见具体介绍的,只有那本书,《犯罪心理学》上有关于作者的详细介绍。
而正是有些人的好奇心,翻看了那本在图书馆里并不太受欢迎的书,了解了这个叫李学武的人到底是谁。
结合这位神秘同学的穿着和气度,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自己的同学竟然是……
我的天啊!
两场考试,六张卷纸,涵盖了这一学期管理学科应该懂的知识。
李学武仔细审阅了一下卷纸上的考题,却是题目不多,但主观题特别的多。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更侧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思想和能力。
相比于后世的那种“八股文”考试,李学武觉得现在的这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校更应该是一个启动机的角色,而不应该是印刷机,老师也更应该是启发学生思考的角色,而不是权威者,说啥就是啥的角色。
学校里出来的学生更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事物性质的能力,而不是工厂里出来的零件,千篇一律。
教育,从“你要学什么”变成了“我要你学什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退步。
且看大学生这一名词被后世各种堕落现象所污浊便知这种退步是多么的严重。
可悲的是,就连有颜色的群体都能贴大学生的标签了,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如若还坚持李学武现在所处的教育,怕不是大师也能多出几个,不至于让卖茶叶蛋的同造火箭的相比了。
李学武倒是很喜欢现在的这种教育模式,至少考试是很简单的。
对他来说,客观题反而是弱项,即便是在家、在单位抽出时间来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可那也仅仅是工作时间之余的努力。
但在主观题上,李学武的思想能力,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方向,可不是这些象牙塔里的学生能媲美的。
估计阅卷老师也会惊讶于这篇考卷的“另类吧”。
好在大学里的期末考试是明阅,他的考卷估计会被韩殊直接抽出去单独判定。
上次他的成绩就将将及格,被韩老师教育了好长时间。
这一次,估计李学武的成绩依旧是一般,至少他没有在课堂上跟老师学到什么。
如果都像是李学武这般,在家自学的话,那还要学校里的老师干啥,还要学校干啥。
两场考试中间休息的时候,李学武没有理会同学们关注的目光,走出教室,站在走廊上点了一根烟。
他的这种行为更加的惹人注目,白色短袖衬衫,笔挺修身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色皮鞋,跟周围同学的穿着格格不入。
再看他敢在走廊上抽烟,且抽的还是大前门,点火用的还是打火机……
如此种种,这人在走廊上就如鹤立鸡群一般的醒目。
李学武没管这些,抽烟是为了缓解神经,也是便于他思考问题。
包括考试前裴大宇的接触,包括韩老师的话。
“同学,又见面了”
李学武正在想着,身边却是有人跟他打招呼,一转头,却是一个戴眼镜的男青年。
这青年笑着说道:“你还真是我同学啊,就是太难见面了”。
说着话,见李学武打量着他,不由得尴尬地问道:“你不记得我了?就是上次……”
“周同学是吧”
李学武笑了笑,说道:“这次没有拿我当老师?”
“呵呵,你还真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