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学武真的想要事情变大吗?
当然不,如果他真的有心经营分局那边,这件事该怎么处理还可以有其他办法。
但李学武和王小琴,以及沈放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想法,他们不想将这件事闹大。
甚至李学武都怀疑赖山川是故意的,看出了治安大队的某些意向,进而不断的试探和袭扰。
李学武不能上这个当,更不能拿自己,拿王小琴和沈放等人的正治生命去为所欲为。
工作嘛,哪有不吃亏的,都是你占便宜还了得,天下都容不下你了。
李学武给郑富华的回复也很明确,服从上级的检查和要求,积极整改,他本人也会亲自去市局正治部做检查。
这个检查要做,该整改的也要整改,一定是要做出姿态来配合上级的要求的。
李学武心里算计着时间呢,用不着吃韩信那么多年的苦,一时而已。
而且赖山川针对治安大队做的这些事在李学武看来,不是对治安大队的一种威胁,反而是对他本人权威的一种削弱。
李学武不明白为什么赖山川要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插手治安大队的事。
他也是在与赖山川的几次纠缠中猜测到,有可能跟治安大队扩编有关系。
现在的治安大队跟以前的治安大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不仅仅是人数问题上,还有编制和成长速度,以及这一次招收人员的整体素质。
这么多的高中生和初中生,经过治安大队几年的培养过后,当年龄不适合治安大队日常执勤时,或者说晋升空间缺失时,一定会被渗透到局里的其他位置。
都不用想的,这么优秀的身体素质,这么优秀的纪律性,再加上李学武和王小琴这么会带队伍,还有这么多的专业教员,分局的其他单位一定抢着要人啊。
李学武只比他低半级,却是比他年轻了二十多岁,不出几年这分局里可能都是他的门生故旧了。
到那个时候李学武的地位即便是没什么成绩也会提升的,总不能老师比学生还升的慢不是。
一千多号人,能带出多少干部来?
而这么多干部又能在治安大队内部留下多少,分流出来多少。
整个分局才多少位置啊,这是在推动着李学武上位呢。
郑富华和高震比他的年龄高的不多,真正想要接班,那就必须有好的机遇和成绩了。
以前他还能等等机遇,努力创造成绩,可现在看,李学武是不给他这个时间了。
以前都不觉得,现在一看,李学武颇有蒋光头的潜质啊,治安大队弄成黄埔了。
现在资历不够,不搀和局里的事,平时只在治安大队办公,主要搞培训和训练的李学武跟当年的运输大队长是多么的相似啊。
嘶~~~这么一想的话,李学武的威胁就真的太大了,居心甚大啊!
他不能不这么想,事实上的情况也逼着他这么想,李学武已经成为了他的竞争对手。
说起来,一个四十岁的人,把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当对手,甚为荒谬,可也是一种悲哀。
赖山川不想进步嘛?
他想啊,总不能过几年给李学武当属下吧?
赖山川可没有沈放的大度。
而且他觉得自己的机会就要来了,一个风口出现了,就是猪上去都能飞起来的风口。
之前他胆子小不敢触碰,但现在看,整个系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高震在局里可是一言九鼎的,但现在却是要慎重了许多,很多命令都是斟酌再三下达的。
尤其是关于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高震更是要尊重上面下来的各种检查组和工作组的意见。
还有郑富华,虽然是他的主管领导,但在上一次的事件中差点丢了性命,个人权威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削弱。
在局内部,郑富华的一些权利也在被收缩,高震对他的信任依旧,但支持力度有了很大的减弱。
不仅仅是因为高震自己本身的权利被压缩,而是从整体局势上来看,分局这边不太会出现那种比较激进的管理模式和行为了。
从治安大队被收缩回来,轻易不会出动的现象上来看,分局的所有领导都在观望形势,是要等出现一个明显的结果才会有所反应的。
那么现在就要比一比谁先做出反应了。
赖山川管理治安工作这么多年,自认为无论是从思想上,正治上,还是在工作能力上,都是不输于郑富华的,甚至可以主持一个分局的工作。
那么他就要考虑了,既然这些基本素质都具备了,为什么不比这些人提前反应,响应上级的号召,乘借这股东风做出一番大事业呢?
以他现在的年龄,正是谋求进步的时候,也到了调整工作的时机。
如果不调整,再在治安处干三年,有可能就干到退休了。
临退休即便是解决了分局副职的待遇那又有啥用,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啊。
总不能上面让等三年就真的再等三年,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他不想等了。
不想等的结果就是,赖山川要谋求上面的支持,还要有下面的支持。
上面的支持就要从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入手了,这个是最快的捷径,也是最简单的捷径。
跟王敬章的选择有些相似,哪个单位都不缺这样的人。
而赖山川是要比王敬章专业一些的,他只选择一个人进行合作和投资,这样能确保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能精确落地。
而比王敬章专业的另外一点就是,赖山川特别重视下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