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炭粉和盐,那效果立马就不一样了。
铁、铝、镁、炭粉和盐在遇水后发生原电池反应铁、铝、镁粉作为电池负极,炭粉作为电池正极盐溶于水后充当电解质溶液,空气参与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热量加热物体。
其本身的放热能力升温可达150c,蒸汽温度可达200c。
如果叠加了生石灰这种热反应会更加的剧烈,并且产生大量的气体。
李学武让李正风研究的班组加热组合锅就是用的这种自热包。
除了高原会有气压影响在其他地方绝对是避免生火造饭产生浓烟的绝佳良方。
李学武设计的单兵水壶底部和饭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就是留给石灰包反应的空间。
而78式集成水壶最大的缺点就是一旦水壶收到外力破坏,外面的饭盒就拿不下来了。
这是因为饭盒所用材料限制的,也是最初设计时所留下的缺陷。
不过不锈钢材料会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这一情况,如果外部饭盒发生挤压变形,那就把加热包塞进水壶里,拧紧了壶盖,等着热膨胀把变形的部分修复。
当然了,你要说修补不了,还是拿不出来,那这个组合就没有再继续使用下去的必要了,换一个就是了。
还有,为啥班组加热锅的加热包不能用在单兵水壶上,这是因为强力加热包产生的电解反应会同时电解不锈钢饭盒,用不了几次就完蛋了。
还有,那玩意儿的威力有点大,蒸煮水壶不值当的。
说白了,李学武设计的这个自温水壶主要的目的还是让战士们在不生火的情况下喝到温水。
都处于这种极端情况了,任何其他缺点都会被忽视掉了。
至于生石灰包的保存问题,这东西又不是啥金贵玩意儿,要不是分包保存费事,扛一袋水泥都合适的很。
至于说用班组锅煮方便面,或者用水壶煮压缩干粮,这都是现在已经有的项目了。
李学武在南方的时候就吃过这两样东西了,方便面是五一年总后軍需研究所搞出来的东西,压缩干粮更是有好几种口味。
现在南面的猴子就大量的从国内征求这种干粮做补给,后来还有商人大量的从国内购买这玩意,说当地的人吃惯了,就觉得咱们这东西的口味好。
当然了,饭都吃不起了,龙虾海参啥的没吃过,干粮倒成了忆苦思甜的奢侈品。
李学武不好评价这些快餐的好坏,毕竟他是靠这些东西活下来的,总不能吃饱了骂厨子吧。
说话的工夫,饭盒里面已经不再冒热气了,顾延想要伸手去拿,却是被李正风给制止了。
递给他一副手套,这才让开了身子,由着李学武和顾延两人去看。
顾延也是好奇,用戴着手套那只手拿起了水壶,又用不戴手套的那只手去碰了碰壶底,结果可想而知。
龇牙咧嘴的顾延跟好地给李学武诠释了啥叫二愣子。
因为是夏天,看不见水壶口冒出的蒸汽,但李学武还是能判断出水壶里的水已经有了一定的温度。
说不定起始温度高,这会儿的水温真的能达到80度。
即便是在冬天加温到60度也行啊,死冷的战壕里不能生火喝一杯60度的温水,要气死对面的敌人了。
不过这玩意儿的弊端也很明显,近些年还能用,未来真要是有热成像,这东西早晚得淘汰掉。
这些小零件的东西部队里绝对是没有的,可又是需要的,还是便宜的,李学武有信心能推荐上去。
而似是钢盔和兵工铲这一类的,只能等这些小物件打开局面,获得信任之后才能实现推荐。
没办法,轧钢厂的底子薄,重工业转轻工业,不想点奇妙的招数,不准备好一系列连续的产品,势必难以转型。
当然了,今天看到的这些东西可不会立即被推荐给采购人员,钢城生产基地还在完善和建设中,冷不丁的拿下订单生产不出来可就闹大乐子了。
未来一两年之内,循序渐进,随着局势的稳定,李学武要帮董文学,要帮轧钢厂,也是帮他自己,把转型的路铺垫好。
谁都知道,十几年后,重工业会成批成批的倒下,死的比赵四他爹都惨。
那么多的工人失业,工厂停业,造成一大批传统工人涌入自由市场。
自由市场就真的自由了吗?
李学武没有给这些人伸张正义的能力,更没有这样宏伟的志向,他只能利用自己微薄之力去扳动轧钢厂的发展方向,能影响和照顾到多少人,全是时代的福气。
——
周日下午,李学武带着顾延从轻兵所出来,绕路去了趟四合院家里。
因为昨晚已经开会定下了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和行动目标,这边已经完成岗位交接。
有前期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回收站这边还是门市部那边,交接的都很顺利。
于丽把店里所有的工作事无巨细的都跟迪丽雅和王亚梅交代了一遍。
老彪子早在中午饭以前就过来带着沈国栋离开了,说是趁着周日去拜访关系。
李学武在门市部还看见了打杂的傻柱,跟自己抱怨一个工作拴了两个人。
迪丽雅见李学武笑,不好意思地要赶傻柱走,傻柱却又死皮赖脸地帮着门市部干活。
他是想着不能累着媳妇儿的,可也有主动帮忙的心思。
赶着今天休息,中午饭和晚上的饭都由着他了,恐怕以后都得由着他了。
雨水倒是不在,说是见同学去了,约了人去逛街,不过依着于丽说的,早晚得来这边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