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开局一把刀,狂扫八荒> 第0010章 杨淑妃寻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010章 杨淑妃寻死(1 / 2)

赵炳炎好说歹说,总算做通了众人的思想工作,一致决定西去雷州。

待到他要亲自领兵出发,皇城司副使陈麒麟不许了。

赵炳炎问:“都到了这个时候,陈副使还怕本将逃走?”

陈麒麟连连摆手说:“赵指挥使如今就是我等的魁首,哪能再去涉险。”

众将都不同意。

他叫孙虎臣做先锋,王宝和陈麒麟做副将,领六千兵马化妆成元军智取雷州府。

赵炳炎将火箭筒和迫击炮,还有三八大盖这些火器都配给孙虎臣,智取不成就直接攻打。

三个人给他保证完成任务后立即领兵换上元军的服饰,坐上刚缴获的元军战船出发。

赵炳炎正要去看望寨中的伤兵,却见陈麒麟乘坐快船返回,老远的大喊赵指挥使。

船还没有靠拢,陈麒麟就跳到他的船上,贴着他的耳朵说找到少帝和陆丞相啦,两人都是气息奄奄。

赵炳炎当即愣住。

原来,孙虎臣他们解开排船之后,竟然意外发现陆秀夫死死抱着一根原木卡在两船之间,背上背着的正是少帝赵昺。

他紧张的看了看四周,叫悄悄送去吴青原的指挥船上。

吴青原看到是少帝和陆秀夫后紧张的说:“草民的小船如何使得做少帝行宫,不如送去凤舟之上。工匠看过了,凤舟完好,可用。”

赵炳炎要他立即招来寨子里剩余的宫女太监,让伤兵船上的太医院院首蒙厚实小心侍候,不许走漏半点风声。

陈麒麟晓得这事的严重性,给他禀报:“虎臣兄也是如此交代的。”

赵炳炎点点头,叫他快些回去,大军必须抢时间拿下雷州。

陈麒麟将玉玺郑重的交到他手上,立即坐上快船追赶队伍。

他在凤舟的议事厅里等了半响,蒙厚实战战兢兢的出来禀报:“指挥使大人,皇上只剩下一口气吊着,陆丞相的情况要比皇上好许多。”

他直想骂一句“屁话”。

陆秀夫是个成年人,皇上还是个不到八岁孩子,能挺这么久已经是奇迹,没死就算是万幸啦。

他说:“蒙院首无需自责,我等尽人事,听天意。无论结果如何,院首都是头功一件。”

他叫蒙厚实从现在开始就住在凤舟,专事少帝和陆丞相的病情。

下了凤舟,赵炳炎找到吴青原,让他抓紧准备,明日早潮退潮之时启程去雷州。

民船迅速开始编队。

此战,宋军大胜,缴获颇丰,仅仅是张洪范帅船上搜到的黄金就有上百斤之多,再加上水寨里面弃船逃走、跳海官员遗留下来的财物更是不计其数。

赵炳炎按照军民一家的承诺,兑现了全体人员三月的俸禄,家家户户按照人头分配粮食,水寨军民难得欢喜的过上了新日子。

傍晚,他再去凤舟看望陆秀夫,告诉他大胜,已经彻底击败张洪范的水师,大军即将转进雷州休整。

陆秀夫无力的靠在软塌上表情木呐的颔首道:“赵将军神武,乃是我大宋栋梁,老夫这是看走眼啦。老夫有罪啊,害苦皇上了。”

赵炳炎摇摇头给他讲:“陆相没有错。民为贵、君为轻,丞相舍身取义乃是当今豪杰,只要我等一心为黎民百姓计就无愧于天地。”

次日退潮时分,刘师勇打起大宋近卫军的旗帜在前开路,近千艘艘船浩浩荡荡的开出崖山,转向西北航行,密密匝匝犹如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

此时,元军总帅张洪范早已逃离战场,弄了一条破船直奔广州。当他来到广州城才晓得李恒和他一样被火烧连营,不但丢失战船兵马,自己还受了重伤,半边脸的眉毛胡子都烧没了。

两人都在广州住下来喘息疗养。

赵炳炎在大海上航行了一天,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看到海面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象心情大好,想到自己居然将这几万人救了出来,心中升起美美的成就感。

他还在欣赏美景,负责后卫的张琦派人报告:发现大将军张世杰的哨船了,太后和大将军他们都在后面呢,责令停船。

赵炳炎叫哨船回复大将军:请太后和大将军块些跟上来,转进雷州府。

哨船立即飞驰回报张世杰。

原来,张世杰他们冲出崖山就遇上了台风,慌不择路的就近躲避,所以并未走远。

台风过后他再清点人数已经是战船不过百,人数不过万。最重要的是,张世杰的亲卫并没有接到少帝赵昺和左丞相陆秀夫。

这让后面凑到一起的太后伤心欲绝,几度要跳海轻生,幸亏左右的侍女太监拉住,才免于一死。

昨日,他们观察到孙虎臣化妆的元军,近百艘旌旗招展的大船开过去,紧张的躲在海湾里不敢露面。

今天再看到近卫军出现,立即上前打探。

哨船看清楚真是赵炳炎的大宋近卫军,立刻传令停船等候大将军。那是他们担心赵炳炎的船队西去雷州如羊入狼窝。

张世杰的哨船回去禀报后众人惊呆了。

赵炳炎不仅拖住了元军,还保住了水寨,大败元军,昨天他们看到的上好船队竟然全是近卫军缴获的元军战船。

文天祥欢喜的哆嗦着说:“大善呐,赵指挥使神勇,居然反败为胜了,我等跟上去。”

张世杰立即下令开船,心中却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他自己堂堂一个大将军没有击败元军,逃了。

一个不起眼的小将居然大败元军,成了水寨军民心中的守护神。

众将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尽管他们缺吃无粮,可肚子总觉得饱饱的。

赵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