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青继续说道:“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农业化大国能够成为强国的,西洋列强,每一个都是工业化强国,就算是沙俄,虽然它的主体还是农业,但是它的工业化程度也不容小觑!”
“为什么要工业化?咱们不说别的,就是装备军队的枪支、大炮、弹药、战舰,哪一样不需要工业化工厂制造?”
“我们就说吃穿住行,先说吃,我们的农民种地用牛耕田,而花旗国的农民现在已经开始用机器耕田了,一头牛一个人一天最多耕田三五亩,而一台机器和一个人一天最多可以二十亩,他们农民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干别的活挣钱,而我们的农民一年到头都只能被困在地里!”
“再说穿衣,我们现在的纺纱、织布、缝纫,大部分都还是手工完成,而西洋列强已经在普及机械化,他们一天做出的布料和衣服是我们好几个月做出的总量,这怎么比?”
“所以他们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生产成本,洋布便宜,质量又好,所以卖到我们国内来销路很好,而我们国内的布料生产成本高,质量还没有洋布好,老百姓当然选洋布,这样一来,我们的经济就受到了冲击,钱都让洋人赚走了!”
“如果我们想要变强,就要实现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而且要把工业化程度推向更高,在科学技术上变得更强,我们生产出来的商品就比洋货更物美价廉,我们的商品才能卖到西洋去赚洋人的钱!”
在场的商人们听得不由自主的连连点头。
说到这里,叶长青语气一变,继续说道:“诸位,我只要国家强盛,百姓富足,洋人才能尊重我们,国家不强盛,个人再富足,财富都是无根之萍!”
“当今,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强盛国家,如何让人民生活富足、充满自信!”
叶长青的话让不少人在听完之后都表示认同,因为中国人一直以来都讲究不要把事情做绝,给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叶长青继续说道:“我还听到现场有朋友议论英倭开战只是时间问题,双方很快就会宣战,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太赞同!“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是否发生,从来不是几个士兵和几艘战舰的舰长能够决定的,即便前两次英倭的舰队打得双方两败俱伤,损失惨重,两国也不一定会进入公然的宣战和全面开战状态!”
“打不打,取决于上层是否需要,这两次英倭舰队开打都是十分突然,可以说毫无征兆,英倭双方都没有要打对方的必要,尽管现在双方都已经势成水火,但双方的最高决策层一定会死死的按着军队不动!”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最高决策者会去打一场没有必要的全面战争,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除非这个决策者是一个疯子!”
“当然,现在欧洲大陆的局势紧张,一旦欧洲局势失控,爆发大战的话,很有可能倭人会认为有必要跟英国人打一场了,因为倭人也是不甘久居人下的,岛国毕竟是岛国,资源有限,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进入大陆,这从他们夺取朝鲜半岛跟清朝打甲午海战,又跟俄国在辽东大打一场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需要获得陆地资源!”
“但是现在,在我们中国人头上作威作福的最大势力是英法这个两老牌强国,倭人想要继续向大陆进取,要么向北,但是其他列强不一定会允许;要么从东边开始,但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巨大利益,他们不会轻易让步!”
“或许,只等欧洲打起来,英法无暇东顾,倭人可能会趁机麻痹北洋方面,跟北洋方面合作联手铲除英法在远东地区的势力,然后再过河拆桥,趁机夺取英法势力被铲除之后的利益,这就跟北宋时期的局势差不多,金国先是联合北宋灭了辽国,然后一口吞下辽国灭亡之后的势力范围,宋朝也等于是引狼入室,与虎谋皮!”
“在日俄战争的时候,清廷选择了袖手旁观,让他们双方在我们的国土上打仗,比起北宋和南宋都不如,至少北宋和南宋还知道选择跟金人和蒙古人合作,分别先后灭了辽国和金国,打胜了还能分好处,捞回来一些利益,清廷什么都没做,竟然厚颜无耻的把自己当作旁人,一个国家的最高决策者脑子糊涂到何种地步才会做出这种决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古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以文字立书提醒我们这些后人要以史为鉴,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但是后人却总是记不住,何其的可悲?”
叶长青的话说完了,现场陷入了沉默了。
随即有人开始鼓掌,紧接着其他人也纷纷开始鼓掌。
这时有人问道:“叶先生,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应该采用君主立宪的制度来治国,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强盛;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君主立宪是封建毒瘤,不应该使用这种制度,应该让我国进入共和,不知道你怎么看?”
叶长青听完后说道:“选择用什么样的国体,从来不取决于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想法,我们这个国家将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大一统并发展强大,一定会是人民自己的选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会经历彷徨、无助、各种艰难险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错,最终人民在付出大量血的代价之后会选择一种最正确的革命道路,创造出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国体!”
“外国的东西,对他们自己来说可能是最好最合适的,但却不一定适合我们,因为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我们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我们的文化拥有很强的包容性,但如果我们把外国的政体完全照搬过来,我个人认为这不一定可行,因为——会出现水土不服!”
叶长青的话让站在台下旁边的一些人若有所思,也让一些人都面露不悦之色,但却让其他不少人陷入了沉思,还有一些人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开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