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
林清茫然了一瞬,脑海里缓缓蹦出了三个字,“赵宥怀?”
赵念薇点了点头,眼神里流露出几分钦佩,“是啊,长姐就要出嫁了,他这个做大哥的当然得回来了。”
就是不知道大哥回来的时候看到府上的这个样子会是什么感受。
当时圣上赐婚,伯母还特意给在外求学的大哥去了封信,眼瞧着快要到婚期了。
自己嫡亲妹妹的正妃位置突然变成了侧妃……,母亲有病痛缠身,外出见个人都难。
林清也后知后觉地从脑海里搜刮着关于赵宥怀的记忆。
不是她不将此人放在心上,委实是这位赵府嫡长子的戏份并不多。
便是零星提过一两句也大多是对这位颇负才名贵公子的赞誉。
在赵府待过的这三年,也很少听人提起这位大公子。
见着话题引导了赵宥怀身上,一旁的赵意柳又开始兴奋起来,滔滔不绝的向林清讲述着她这位兄长的光辉事迹。
五岁便能出口成章,从小到大,在同龄人当中都是佼佼者,十二岁时在六艺比试中两项拔得头筹。
十四岁时因一篇时论被大儒昝成才其中,破格被收为关门弟子。
生怕林清不知道昝成才是什么人,赵意柳又多嘴说了两句此人的事迹。
要知道能拜入这位昝先生门下是京中多少儿郎梦寐以求的事儿。
昝先生文学造诣极高,年轻时凭借一本大燕百谱论收到当时文人的追捧。
这本书收录了大燕朝大大小小数十个城池的风土人情,按照现在的话说,那可是一本极为详尽的旅游攻略。
所以书中并无图片做表,但仔细品味撰写出的一字一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在脑海中勾画出笔墨下的一番盛景。
可就在大部分人期待这位一鸣惊人的昝先生下一本会写出什么惊世著作时,这位却转头把目光聚集在当时还算安定的民生朝政之上。
一篇蚍蜉梦更是让先圣都直呼其乃大才,宣其进京面圣。
传说当时圣上想让此人留在京中,教导宗室子弟,不过被昝先生拒绝了,理由是自己还不曾看尽人生百态,不堪为人师表。
圣上惜才,也指这种豁达之人也不是三言两语说动的,虽心中可惜,但也并未阻拦。
不过这昝先生也并没有完全负了圣上的面子,从宗室里头挑挑拣拣,倒真找出来一个好苗子。
是一个落寞宗室的小儿子,而同宗之人也因着这个原因一时间风头无两。
若细细算来,被收为徒的这小孩还是当今圣上的表弟呢,当然,此举也给了不少人一线希望。
连圣上都夸赞过的人,若是自己还有那个有天分的孩子入了眼,日后平步青云岂不指日可待。
这位昝先生就带着新收的大徒弟周游四方。可哪知一连十余载,师徒二人都不曾踏入京中半步。
朝代更迭,直到六年前,这位满头白发的昝先生终于现身了,而众人这也才知晓,在江南名噪一时的东淮先生正是昝先生改名换姓的大徒弟。
与这个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东淮先生的死讯,昝先生似是受了极大的打击,面圣后便放出消息说要再收一位关门弟子。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京城都沸腾了起来,最后昝先生挑挑拣拣,选中了十四岁的赵宥怀。
虽是赵府各位长辈心中不舍,却还是狠心让着赵府唯一的男丁追随昝先生离去。
而这六年来,赵宥怀始终不曾回来,每年也只有几封寥寥的书信,算是报个平安。
而这次亲妹妹出嫁,还是赵府一连去了三封信催回来的。
“也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大哥现在是什么样了。”
赵意柳撑着下巴,对赵宥怀的到来很是期待。
“说起来,林妹妹还不曾见过大哥呢吧?”
见赵意柳总算是说了个尽兴,赵念薇的脸色缓和了几分,眼底也多了些许的怀念。
“大哥他性子宽和,还在赵府时对我们这几个妹妹照顾的很,每每出门都会给我们姐妹几个带份礼物。”
“只是你来的迟,若是在早上几年就好了,那个是一位顶好的兄长。”
说实话,林清对这个人还真没什么印象,不管是在书中还是从镜子里看到的那些过往。
赵宥怀这个人就像个背景板一样,好像从来不曾出现在故事当中。
不过听着这两姐妹对赵宥怀满是夸赞,林清心底莫名有些酸唧唧的,真好,活了两辈子,她都没有一个跟自己学妹相连的兄弟姐妹。
“赵家大哥可说了,具体什么时候会到,若真像你们说的那么好,我可是一定要见见的。”
虽然……这时间有一点点的紧。
“说是三日后就能到了。”赵念薇在心底盘算着日子,大概估计了一下。
“林妹妹,准备什么时候回沧州啊?”
“额……,大概也就三日后吧。”
还真是不巧啊,林清在心底道了一声可惜。
若真像赵意柳所说的那样,赵家大哥是如此惊艳绝才的人,不曾一见,当真是她的遗憾。
也罢,也罢,有些遗憾也不是什么坏事。
“那真是太可惜了。”赵意柳肉眼可见的沮丧了起来。
“对了,林妹妹待会可要随我们回一趟赵府?”
赵念薇突然开口,“你此番离开,还不曾与伯母告别呢吧?”
林清笑着点了点头,回赵府……那当然得回去了,不去赵府走上一遭,那她还怎么光明正大的去那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