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罪,琴声悲,忠良遭厄。
啖子肉,痛彻骨髓,感圣恩,封我文王。
途中逃难遇雷震,幸命绵,济危疆。
回归故土母子团,唯独不见邑考心肝碎!
唱完之后,文王大声一叫:“痛杀我也!”重重地从逍遥马上跌了下来,脸色苍白如纸。众世子和文武官员都慌了手脚,急忙将他扶起,紧紧抱在怀中。他们赶紧给他灌了几口茶汤,只见文王渐渐苏醒,突然一声响,竟吐出一块肉饼。
那肉饼在地上滚了一圈,竟然长出了四条腿和两只耳朵,向西跑了去。连续三次,三只兔子就这样跑了出去。众臣慌忙将文王扶起,乘坐御辇前往西岐城。到了城里,他们通过端门,直至大殿。公子姬发扶着文王进了后宫,安排了汤药调理。过了一段时间,文王终于恢复了健康。
那天朝会上,文武百官都上殿向文王表示祝贺。朝贺结束后,文王召见了上大夫散宜生,散宜生拜伏在地。文王开始回忆往事:“我向天子朝拜,经历了七年的灾难。没想到我的长子邑考为我遭遇不幸,这都是天命。感谢圣恩,特赦我回国,还封我为文王,并命我夸官三日。感激武成王的大恩大德,送给我的铜符让我顺利出关。没想到殷将和雷将奉命追击,我几乎无计可施,束手待毙之际,多亏了我当年在燕山收养的那个婴儿,就是雷震子。”
散宜生问:“五关可不是没人守着,怎么可能就这么出关了?”文王回答说:“要是说起雷震子的样子,差点没把我吓死:七年时间,他长得脸蓝发红,胁下长着双翼,半空中飞翔,势如风雷。他用一根金棍,势似熊罴攻击。他用金棍一击,山尖都被他打掉一块,所以殷、雷二将没敢跟他争斗,乖乖退了。”
文王继续讲述道:“雷震子背着我飞出了五关,用不了半个时辰,我们就到了金鸡岭。他说要回终南山,我真的舍不得他走。他说:‘师父的命令我不能违背,我不久后会再下山,来见父王。’于是,他就回去了。我只能自己走了一天的路,终于到了申杰的店。感激申杰用他的小毛驴送我回来,一路上照顾周到。我命令官员重重地奖赏他,让申杰高高兴兴地回家。”
散宜生跪拜着上奏说:“主公您的德行遍及天下,仁爱四溢。如今天下三分之二已归周朝,万民享受安康,百姓无不仰慕。古语有云:‘行善者自得百福,作恶者自受百祸。’主公您已归西岐,犹如龙归大海,虎归深山,正是养精蓄锐的时候。更何况天下已有四百诸侯起义,纣王行为不轨,胡作非为,造酒池肉林,听信妲己的谗言,无视百姓生死,他的暴行罄竹难书。我预感朝歌的日子不会太长。”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人从殿西冲进来大声呼喊:“今天大王已经回到故土,我们应该为公子报仇雪恨!况且西岐有四十万雄兵,六十位勇将,正是时候挺进五关,包围朝歌,将费仲、妲己处以市曹之刑,推翻昏君,立一个明主,为天下人民出一口恶气!”
文王听了这番话,面露不悦,缓缓开口:“我本以为二位卿为忠义之士,西岐的平安也是赖于你们。今日却说出这种不忠的话,岂不是自己先站在了难以宽恕的地步,还敢提出报仇灭敌的主张?天子是万国的首脑,即使有过错,作为臣子的我们也不敢妄议,更别说去纠正君主的过失了。父亲若有过失,作为儿子的我同样不敢说什么,更不敢去纠正父亲。所以有古语说:‘君命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命子亡,子不敢不亡。’”
文王语重心长地说:“作为臣子,首先应以忠孝为本,怎能随意违背君父之命呢!我因直谏君王而被囚于羑里,虽受七年苦难,但这是我自己的过失,怎能埋怨君王呢?应将善意归于自己。古人云:‘君子遇难不退缩,唯天命是听从。’今天我感受到了皇上的恩典,封我为文王,光荣回到西土。我理应早晚为当今皇上祈祷,希望四方免战,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臣子应有的行为。”
文王继续说:“从今以后,你们二位切不可违反道理,否则将会遗臭万年,成为千古笑柄。这岂是仁人君子所应说的话呢?”
南宫适坚持自己的看法:“公子为了替父王赎罪,送了贡品,他没有任何逆谋,怎么就遭到了如此残酷的下场,这在情在法上都难以接受。我们应该铲除无道之人,来正天下,这也是众多民众的心声。”
文王笑了笑,说:“南宫大人,你这是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这是我儿子自己找的倒霉。在我离开的时候,我对诸子和文武官员说过:‘我算过了,我有七年的灾难,绝不能有人来看我。等到七年过去,我自然会荣归。’”说到这里,文王故作神秘地一笑:“有时候,人生就像下棋,得懂得‘马不停蹄’的时候,也得懂得‘兵不厌诈’的时候。”
文王继续讲道:“邑考虽然不听从父训,自作主张,固执己见,没有顾及形势,不懂得灵活应对。他虽忠孝,但缺乏智谋,性情偏执,不顺应天时,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我现在遵守法律,行事不妄动,不违背道德,坚守臣子的本分。天子再怎么行事狂妄,天下的诸侯自有公道,二位卿为何要急着引火上身呢?古语说,五伦之中,父子之情最重;百行之本,忠孝义为先。
我回国后,应当以修身养性,增进民富国强为首要任务,让百姓安居乐业。我们不要听到战争的喧嚣,不要见到征战的悲剧,不要体会鞍马劳顿的苦累,不要担心胜败的不确定。只希望军人不要再穿战甲,老百姓不要再受惊恐,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快乐。何必白白让百姓受苦,耗费国家财力,然后自诩为功呢?”
南宫适和散宜生听了文王的教诲,连忙叩首表示感谢。
两人背地里都麻了,啥情况儿子死了没点动作,光谢恩了!
文王微笑着说:“我想在西岐正南造一座台,就叫‘灵台’。我担心木匠和土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