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盗艺江湖> 第293话 骗人的鬼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3话 骗人的鬼话(1 / 2)

“还有时间去武侯墓啊!你长心没?”阿约道。张春来和我的短信,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信息之中隐含的意思,留给收信人自己去理解。‘已到青沟里,邵军身体不适’。我的意思很明确,邵军出问题了。发出信息,并没指望张春来给出什么指示,我想他也没什么好意见给我,可是发出之后,久久收不到回信。我有些担心,照常理,他们事事都会小心,没有理由惹上什么麻烦。去找马恒,应该不会那么顺利,那不是市面上的人。合上手机,对阿约呲之以鼻。长没长心你不用管,轻重缓急我还能分得清楚,时间有先后,找不到216,剩下的时间去一趟也未尝不可。手机就在手里,再次翻开,给小来打个电话确有必要。翻开的同时信息也进来了。‘小病坚持,你拿主意,大病回来看医生’。明白,不行就叫邵军去苏州。这种自己理解型的不清不楚指示,最大的弊端就是如此,张春来对我的信息此时就出现了理解偏差,他有可能误以为是邵军身陷囫囵,不过这指示还算可以采用,看医生,我看是交给李立明吧。好不容易找到的树荫,真不想离开,可这大热的天,一辆牛车拖拉机啥的都没有。一望无际的麦地,哪里有村庄的影子,农业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农场似乎没啥区别,什么中国的农村和外国的农场化农村不一样,纪录片上的话都是说给那些不知实情的人听的,我看都一样。水瓶早就扔进路边的水沟里,再找不到有人的地方,连尿都没的喝。邵军眼下在我这边,对我们来说有用,我是不会直接赶他走的。也不知道他们在苏州怎么样了,叫他去苏州,也许对两边都没好处。“就说我们是受人委托,来寻找当年在这里的一个地质勘探队。有一位老伯曾是勘探队的干部,现在客居海外多年,委托他的合伙人来找他的家人,具体点就是找他当年留下的孩子,故事说得越委婉越好”我道。“那地址怎么办?”邵军说道:“既然是受人之托找人,人家总会给你地址吧!”。像是邵军这样问,此时的确是一件好事。编出来的理由,总要让别人来鉴别,如果是漏洞百出,在这偏僻的乡野中,很容易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刚刚简短的告诉他们我编出来的理由,心里早就开始盘算,把这理由细化。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叫什么名字实在想不起来了。说的是海外的一个老人病危,特意派人来中国寻找他的孩子,继承他数额庞大的家产,和寻找的人同时而至的还有杀手。我们可不想把事情弄得这么麻烦,找到人之后,会通过正常的途径办理签证手续。海外的老人只想看看自己的孩子,晚年想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我还特意绞尽脑汁,告诉他们两个一点法律知识,我国的《继承法》和国外有相同之处,对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在财产继承上,给予相同的权利。也不记得我是在哪看到的这个东西,也不知道说得到底对是不对,总之意思差不多就行。带着恶狠狠的表情告诉他们两个,如果这点东西都记不住,我就拿刀给你们刻在脸上。至于直接委托我们的人,就是明哥他们的樊老。剩下的就是216了。我还不了解这里的农村,只凭自己的想象,当年的勘探队二三百人,不会选择在人多的村子边驻扎。这一点在阿约母亲的笔记上有过提示,现在只是稍加思索,说辞就能确定。去掉数字,只留下勘探队,也能避开一些当地人关注。不了解实际情况,还是说得越少越好,我们只为找人,别的一概不提,天知道216的土贼们在当年在这是不是臭名昭著。勘探队的地址,对方也没说清楚。只知道当年设定在那里,只是选了一处交通便利的位置,所有房屋设施都是勘探队一手建设,当地没有准确的地名,老人只记得附近有个不大的村庄,名叫榆岭村。可是具体在哪没人知道,二十多年前的地名,现在有没有变更,也没人知道,我们只能靠自己一路打听。反复推敲这些骗人的鬼话,似乎也无懈可击,全世界都有中国人,谁会在乎一个海外的老人是不是真实存在。至于他留下的孩子,也不会引起怀疑,男人女人,就那么点事儿,用李立明的话说,太平常了。这些话能不能骗过条子,那就难说了,只要能骗普通人就行。流水泛着粼光,一条小河挡不住我们,相反,看到河水就直接跳下去。远处还有一群孩子在戏水,浑身淋湿,三人就向孩子们走过去。叽叽喳喳,这些孩子对我们的问话七嘴八舌的回答,乡音在这越来越重,一张张笑得稀烂的小脸,一时让我回到童年,他们说得快,我要慢慢琢磨才能理解。村子就在不远。怪不得别人,都是我们自己找错的方向。汉中地区地势平坦,但是山野中难免视野不够开阔,这里的村庄大多在面朝南的山坡上,一旦走错方向,岔路口就把我们又带回田野。一下下敲打自己的脑壳,连毛**他老人家的经历都给而忘了,这么明显的民居都不知道——窑洞。远远望去,那些窑洞排列整齐。我回身问阿约,仔细的回忆一下,笔记上提没提他们住的是窑洞?我的记忆中应该是没有,想这样的密集窑洞,如果很多的话住上几百人不成问题。但不敢保证阿约的母亲没说,就排除他们住的就是这种地方,陕西民居,窑洞是很有代表性的风格,笔记上没写,也可能是阿约的母亲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们一定会知道。进村之前,还要先观察仔细了再说。除了窑洞,村子里还能看到三合院。这三合院也极有特色,我是分不清这到底是三合院还是四合院,只有房屋能了解一点,应该是趋向于硬山,北方冬季很冷。一百余户的小村,中间一所灰白院墙的阁楼尤为显眼。站在山坡上远眺,这灰白院墙的院落处在中间位置,如此高大的建筑,应该不是什么身份显赫的人家。我记得以前看过几部以陕西乡村为背景的影片,印象中这个东西应该是这里特有的建筑物。陕西乡村,随便拿出一个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村庄中的标志性建筑物,应该就是祖宗祠堂。明清时期,这里的人们以姓氏聚居,几大姓氏就能构成一个村落,在那封建时代里,这样的场所也能产生对人们的领导作用。宗室祠堂里的当家人们,也成了压在封建农奴身上的一座大山——乡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