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待到春来看雪天> 第9章 佩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佩兰(1 / 2)

黄庭坚爱水仙,其实他更爱兰,写过“爱兰说”,即《书幽芳亭》: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我虽从未“居庙堂之高”,但“放浪江湖”的时间比老黄也不差吧。老黄自称“山林之士”,我辈只是个红尘俗人,却也不妨碍这附庸风雅的心情,毕竟这兰花香,谁不喜欢呢。

若再翻翻书,没有喜欢过兰花的,好像就不能称为有文化。因为兰,长在了《诗经》里、在《离骚》里,在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源头里,他是君子的花。兰花魂,妥妥的来自中国神,是君子的魂。

《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解。”。

那么,《幽兰操》是孔子的作品么?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儿晚了。两千多年来,历史已经形成了共识,就是,即使孔老夫子当时没有写过,他也应该是最适合写的人之一,其他能够称得上也称职的作者应该还有蔡邕、陶渊明、韩愈等。

《幽兰操》又名《猗兰操》,蔡邕《琴操》一书记载:“《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

韩愈也很喜欢,补录了轶文: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有之。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很怀疑蔡邕、韩愈寄托孔老夫子写的,落的也是“寄托款”。

兰是君子的花,孔子最终做成了那个他最想成为的人,不是圣人,而是君子;他明确表示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解,也是这么做到的。孔子只是感叹君子应该怎么做,他其实经常这样感叹,这次他以生于深林的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为比喻。

老蔡心领神会,构思了一幕舞台剧。

背景是: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一身将老。

时间是:芗兰独茂之时。

天气: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就是凉风吹冷雨。

地点具体又模糊:从卫国到鲁国必经的一处“隐谷”。说孔子必经这个地方,那是因为此处恰好有深林幽兰,在宿命里等待历史长河中必然经过的那个高瘦的人,他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求职失败,理想却从未破灭。

人物:孔子及其弟子。孔子是演奏者,听众是七十二闲人。

对出演这些听众的演员要求非常高,这些不是普通的闲人,是一群失业的有理想的人,要演出来贤人感觉。这场演奏会的录音设备必须要顶级的,因为要求能够回响到至少两千多年以后,受众群必须很大。

内容: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竟然就是那让人伤魂的送别。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一个老人,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归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他是实现了那些个梦想的退休老人么,不是,他只是千里归来,不再年少;他是放弃地位、房子、两金五险,甚至理想的颓唐老人么,也不是,他身边围绕的是他众多才华出众的弟子,甚至还有闲人。

多年以后,韩愈反复观看,觉得应该再补充些什么,就将这一幕剧本又增添了内容。

思想还是没有变化,就是要强调虽然有伤感,但那只是君子之伤,君子之守还是那么坚定,初心未曾改变。那些痛,不算什么。

老韩增加的具体内容:

天气:不只是以阴以雨,还是雨夹雪加霜,雪霜贸贸。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就是气温要再低些。

景物:以荠麦之茂与深林幽兰对照。

内容:不只是要求扮演孔子的演员,还有七十二闲人,要演出来“我行四方,以日以年”的疲惫而不挫败的动作和表情,得抿着坚毅的嘴唇。还要求在开完演奏会后,得统一佩上兰花。这个佩兰的动作要谋划好,若没有演出来“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的感觉,得重拍一百遍。

豁达旷逸、坚强刚毅的君子形象更丰富了些。

佩兰,其实来自于《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如果说增加来自《离骚》的佩兰内容,也还说得过去,那增加的荠麦,又有何譬喻呢?老韩,您肯定有想法,不会是画蛇添足的,是吧。灵感来自于哪里呢?

不只是我一个人感觉老韩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