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威十分感兴趣,当即表示愿意参与临床试验。
又有几位志愿者陆续来到实验室,他们都对纳米机器人寄予了厚望。
张恒和团队耐心地向他们介绍项目,解答疑问,并一一签署协议。
一位姓李的中年男性打来电话:“我在网上看到了你们的招募信息,我患有冠心病,做过支架手术,但最近感到心慌气短的症状又加重了,你们的技术安全吗?会有副作用吗?”
张恒耐心地解释道:“李先生,我理解您的顾虑,我们的纳米机器人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室和动物试验,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它们由生物相容性极好的材料制成,不会引起排斥反应。而且,它们只在病变部位发挥局部作用,不影响全身。
试验期间,我们会密切监测您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李先生听后沉吟片刻,说:“好的,我想我可以先到你们医院做个详细检查,然后再决定是否参加试验。”
张恒回答:“没问题,李先生,我们随时欢迎您来咨询和体检。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
又一位年轻女性通过社交平台留言:“你好,我是一名先心病患者,从小就多次接受手术治疗,病情控制得不错,但我还是希望能尝试更先进的疗法。
请问我是否可以参加你们的试验?参与试验需要住院吗?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吗?”
张恒在平台上回复道:“谢谢你的来信,先心病患者也在我们的招募范围内。
参与试验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随访,但不需要住院,试验期间,您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试验方案,尽量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如果您决定参加,我们将提供详尽的知情同意书,告知可能的风险和受试者权益,由您自愿决定是否签署。欢迎您来医院面谈,我们可以当面详细沟通。”
张恒亲自接待了他们,带他们参观了实验室,向他们展示了纳米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这些小小的机器人能够在血管内自主运动,精确定位到受损的心肌组织,然后释放特殊的纳米材料进行修复。”
张恒一边展示着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一边解释道。
志愿者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
一位志愿者问道:“这个技术安全吗?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
张恒耐心地解释:“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模拟测试,证明这项技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纳米机器人采用了生物相容性极好的材料,不会引起免疫排斥或其他不良反应,而且,它们只在局部发挥作用,不会影响其他器官。”
招募信息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慕名而来。
张恒和团队耐心地接待了所有咨询者,向他们详细讲解试验的目的、过程和风险,鼓励他们提出疑问。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医院,他拄着拐杖,面色苍白。
“我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非常不好,医生说我可能时日不多了。”
老人悲伤地说:“我听说了你们的新技术,就想来碰碰运气,哪怕只能多活一天,我也心满意足了。”
张恒怜悯地看着老人,柔声说:“您的情况确实比较严重,可能不太适合参加试验,但我向您保证,我们会竭尽全力。”
“感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
跟志愿者交流结束之后,张恒真诚地说:“你们的参与将为这项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造福更多的心脏病患者。”
在征得志愿者们的同意后,张恒开始与他们逐一签署知情同意书。
首先进行签署的是李健威。
张恒邀请他来到一间安静的谈话室,两人面对面坐下。
张恒将一份打印好的知情同意书推到李健威面前,语气诚恳地说:“李先生,感谢您愿意参与我们的临床试验。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需要向您详细说明试验的各个方面,确保您完全理解并自愿参与,这是一份知情同意书,请您仔细阅读,如果有任何疑问,随时提出来。”
李健威接过文件,认真地读了起来。
知情同意书详尽列明了试验的目的、方法、过程、风险和受试者权益等内容。
李健威看到,试验旨在评估纳米修复机器人治疗心脏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试者将接受三次静脉输注治疗,每次剂量为1—5 mg/kg,疗程为三周。
李健威指着其中一段问道:“这里说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发热、头痛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过敏性休克,这些风险有多大?”
张恒解释道:“根据我们的动物实验和前期临床数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多为轻度和短暂的症状。
我们将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详细的体检和过敏原筛查,排除高风险人群。
而且,治疗过程将全程在ICU进行,有专业医护人员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可以立即处理,总的来说,风险是可控的,获益是巨大的。”
李健威点点头,继续往下看。
知情同意书中还详细列出了受试者的权益,包括自愿参与和随时退出的权利、知情权、隐私保护权和获得补偿的权利等。
张恒特别强调:“我们将充分尊重每位受试者的意愿和权益,参与试验完全出于自愿,即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您也可以在任何时候退出试验,不会影响您的医疗待遇。
我们也会竭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