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带他们去赶集?这是真的吗?
沈年年拉了一下嘴角,有些发疼,确定无疑,乐的在原地转圈圈。姜语见他龇牙咧嘴的样子,有些好笑:
“又调皮了是不是?”
沈年年听她这么说,生怕妈妈反悔,急忙摆摆手:
“没有没有,年年就是想试试疼不疼,有没有在做梦。”
往常原主从来不出门,沈年年和姐姐经常听村子里的小朋友说今天又去集市买到什么东西了,或者是看到新奇玩意儿,羡慕的不得了。这会儿姜语说要带他们去赶集,简直是在圆梦。
沈岁岁也有些激动,不过比起弟弟,她不太善于表达。况且她比弟弟要早两年出生,也就意味着多受了两年原主的折磨。虽然现在已经在努力的适应姜语,但总要有个过程。
姜语倒没想这么多,弯腰拍了一下沈年年的后背,提醒:
“那还不赶紧穿鞋子,东东哥哥都在门口等了你们好一会儿了。”
听到还有东东哥哥,两个小家伙着急忙慌的收拾自己。沈年年一脚蹬上鞋子往门口跑,沈岁岁从屋里给她拿来布袋。
她观察力很强,知道赶集的人都会拿这个盛东西。姜语若有所思的看着她,这个聪明伶俐的姑娘估计是随了男主的智商。想着年后是不是要送她去上学?省的埋没了人才。
沈岁岁不知道她的打算,拿着布袋出了门,对着王翠花喊了一声王婶,乖乖的等着。
姜语锁好门,几人一前一后的走着。上午的太阳不是很烫,照的脸上暖呼呼的,十分舒服。
她和王翠花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听她说起昨儿个早上张二狗找张新花讹钱,才知道原来都是那女人在背后搞的鬼。
不过沈应已经有狠狠地警告过张二狗了,量他以后也不敢找事。但张新花这个祸害,被崩了一颗牙又掉了头发而已,还没受到应有的教训。
说曹操曹操到,临近集市,张新花带着儿子--沈波从不远处赶了过来。她走路一扭一扭,尽可能躲避着村里人的眼光。
她男人昨晚只是口头教育了一下,真正让她抬不起头来的原因是被张梅花撕扯掉一片头发的头皮和漏风的牙齿。让人打眼一看就知道打架了,还是打的败仗。
这要是被人瞧见了,她不得丢死个人?平日里笑话别人习惯了,要是被她们指指点点,以后这沈家庄哪还有她张新花的威严。
要不是着急补年货,说什么她也不会出这个门。
姜语看她躲躲藏藏的样子,属实好笑。本来大大方方走路没什么问题,这会儿故意整这引人注目的样子,别人不注意都难。不过大家都不愿意和她掺和,只要她不和别人聊天,没人愿意主动上前搭话。
临近集市,路上零零散散的人都赶了过来,姜语瞅准时机,在人群里大喊:
“哟,张新花嫂子过来赶集呢?这头发是怎么回事,新剪的发型为过年做准备吗?”
她故意连名带姓的喊,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人是谁。果然,在她的吆喝下,不少人瞥过去。张新花狠狠地剜了她一眼,拉着儿子匆匆跑掉。
王翠花家条件不是特别好,也就比当年的沈应家稍微宽裕那么一丢丢。小村庄里,家庭条件好的被人嫉妒,不好的被人看不起。王翠花就是属于后者,当年没少受张新华的嘲讽,所以对她也有一股敌意。
如今看到姜语让她当众出丑,心里狠狠的出了一口气。活该,真是活该!
八十年代的经济刚刚展露,很少有人会去城里的百货大楼买东西。一方面是觉得麻烦,另一种原因是村里经济达不到。所以要想买点什么东西,就只能去赶集。
看着眼花缭乱的物品和拥挤的人群,姜语提醒岁岁拉好年年的手,小心被挤丢了。
一进集市,沈年年便看到了不少新奇的玩意儿,左看看,右瞧瞧,恨不得长上八只眼睛。沈岁岁紧紧跟着他,东东也紧随其后。
他们大人买东西讨价还价的着实费劲,他不喜欢。再说了,刚刚一路走来,和岁岁妹妹聊了不少学校的事情。见她崇拜自己的样子,东东神气极了。
姜语买了些菜,直奔水果摊位。她在供销社买的年货足够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过个年了,今天来赶集也不过是凑个热闹。但是看到不少新鲜的水果,有些心动起来。
她在穿书前就十分喜欢啃水果,只是穿来这里后,每天忙的晕头转向,都顾不得补充维生素了。况且大冬天的,买回去也烂不了,她们娘仨能吃很久。
不过那个年代运输条件有限,大多只有橘子、苹果、梨、山楂、香蕉等水果。姜语每个都称了不少,想着吃不完还能做罐头给孩子们吃,浪费不了。
她不太会讲价,多亏王翠花在身边帮忙,省了不少钱。听着她和商贩两人磨破了嘴皮的交流,姜语觉得这真是一门学问,她这辈子都学不会。
两人转悠了好一会儿,布袋里也越塞越满,大有一副满载而归的感觉。
临近中午,手上沉甸甸的东西耗费了不少体力,姜语听到肚子咕噜咕噜的叫起来,看了一眼四周。
趁着王翠花在买肉,她去了隔壁炸面食的摊子上,买了五个麻圆,还有一包芝麻花生糖。
叫着三个跑的满头大汗的孩子,一人给了一个。沈岁岁和沈年年姐弟两个接了过来,大口大口的吃着,唯有东东一个人,踌躇着该不该要。
上次和姜语碰面,还是在她第一天进城的时候,那会儿王翠花让叫婶子,吓得他一溜烟跑去屋里。刚刚在路上因为有母亲和岁岁年年两个,他也没在意那么多。这会儿要接她手里的零食,借东东一百个胆子也不敢。
“东东,你怕婶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