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9章 新皇(1 / 2)

作为刘进亲自指定的继承人,没有发生任何的波澜,刘旦在长乐宫接受群臣的祝贺,即位皇帝。

长乐宫中。

刘旦兴奋的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巨大的惊喜充斥着他的全身,“太傅,寡人,不,朕,朕现在应该做什么?”

太傅轻捻胡须道:“陛下,先帝赐予了您天子之位,现在您该树立天子之威了,想要树立您的威望,就是抓住一部分朝臣以及天下人的民心,然后做出功绩。”

刘旦闻言转着圈圈踱步,然后一拍手道:“皇兄生前最大的事,就是南国战败,甚至因此郁郁而终啊。

身为兄弟,不为皇兄复仇,是不合孝悌之道的。

朝廷之中据说争论的很激烈,许多人都想要再起战事,不顺应人心想必是不能持久的。

若是朕能击败西南夷,既是为皇兄复仇,又能赚足威望,还能顺应现在朝廷之中的人心。

太傅,朕认为应当这样做。”

太傅微微笑道:“陛下您所说的是对的,就是应当如此,将群臣唤进宫中,向他们宣布这个消息。”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为了实现政治目的而实行的手段,现在的大汉形势,就非常需要这一场战争,不论是胜还是败,只要那一股郁结之气散发出去,这场牵扯到整个朝廷的争论至少会停下。

群臣各怀心思的进宫,尤其是一众重臣,互相望着,心中则在盘算,未来几年不知道这里还能剩下多少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的姻亲故旧,王国臣属,都是要来朝廷任职的,位置就那么多,自然有人要让出位置。

朝臣们纷纷落席,刘旦环视殿中,满是陌生的面孔,说道:“众卿,朕得到了皇兄的信重,得以继承大汉的社稷。

进行长乐不过数日,朕不能眠,不能食,日夜忧虑,唯恐辜负了皇兄的信任,而损伤了皇兄的仁德啊。

朕在长乐冥思苦想,不能得到解决,于是问政于众位爱卿,还请众位爱卿为朕分忧。”

在场的群臣大部分都是人精,一听这话就知道皇帝是要问接下来干什么,大将军直接出列说道:“陛下,臣接到前线的奏报,西南夷听闻先帝宾天,竟然大肆祝贺,说‘大汉的皇帝死于黎人之神’,简直猖狂至极。

君王是天下的脸面,君王受到羞辱,作为臣子的应当去拼命,臣请战,平定西南夷,将夷王的头颅献于长乐宫,挂在长安城的城楼上。”

刘旦闻言瞬间便愤怒道:“西南夷竟然如此的猖狂吗?

朕真是震惊啊。

皇兄是品德高洁的君王,仁慈的对待天下的一切,他信重朕,将天下交到了朕的手中,这是怎么的恩情呢?

若是不能为皇兄报仇,朕难道还能有什么面目坐在这天下至尊的位置上吗?

朕理应征讨西南夷狄!

在座的众位爱卿,与西南夷有仇恨的又何止一家呢?

这广袤的关中,又有多少的子民想要前往南国复仇取回亲人的尸首呢?

这是朕所关心的啊。

朕还是皇子的时候,父皇曾经对朕说过,大汉之内有无数忠诚的臣子在守卫,是不需要担心的。

所以想要让大汉的天命得到永永远远的延续,就要清剿四方的夷狄,让它们不能侵占大汉的土地。

使诸夏永远的强盛,使天下永远的昌盛,这样素王上皇就会庇佑大汉的天命。

如今西南夷敢于进击诸夏,朕不能坐视不理,眼睁睁的看着子民陷入夷狄的杀戮之中,那不是君父所应当做的。

号召天下的列侯,诸侯王,百姓,朕要再与西南夷开战。

诏令全军,拆毁掉他们的房子,抹除掉他们的语言,消灭掉他们的肉体,使他们灭绝,这是朕的命令。”

刘旦这个人是真的暴戾,当年跟着霍去病在辽东都护府时,还是一个少年时,就动不动打杀,面对胡人更是不当人看,一向手段都很是狠厉。

太傅在殿中坐着不住的点头,皇帝虽然不学无术,但至少记性还是很好的,这一番话不缺不漏的说了出来。

“陛下圣明!”

刘旦话音刚刚落下,殿中就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一大群人起身高呼,细细一看全都是之前上书要再战的大臣。

大将军等人心情很是激动,经历了这么久的拉锯战,甚至熬死了一任皇帝,这个巨大的争论终究还是落下帷幕,以主战派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不愿意进行战争的官吏则前途稍显暗淡,再加上丞相的自杀,相当一部分官吏都要从长安被赶到地方去了。

刘旦一一望过去,大部分都是武将,人员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刘旦见到这群主战派的人员分布这么广泛,就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他有些不懂自己的皇兄为什么要罢战,群情都已经汹涌到这个地步了,就算是硬着头皮上,那也得打这一仗啊。

况且区区西南夷,刘旦还真的没把它放在眼中。

因为有了辽东都护府,汉廷的东北部战线就大大的前移了,曾经节制赵、代、燕等三地军务的赵王就失去了战时的指挥权,代之以辽东大都护为尊。

冠军景桓侯去世之后,在辽东都护府的权力架构中,他这个北燕王的位置就变得很是重要。

按照刘旦的想法,我在辽东打那些强壮有力的游牧都轻轻松松,西南夷就像是猴子一样,想要战胜简直是轻而易举。

当初汉廷征讨西南夷的战报,刘旦看过,看完就觉得真是离谱,完完全全的放弃自己的优势,然后倒霉到极点,缺粮生病导致汉军战斗力大减,最后被夷狄一波冲散,失去指挥,彻底炸营,互相践踏而死的就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