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武侠修真>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472章 昭城已开,大道已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2章 昭城已开,大道已现!(1 / 2)

善恶。

或者说性善还是性恶,从洛明公同时写出了那两篇论之后,经历了千年的讨论,无数的先贤都在其中构建自己的思想。

道家认为无善无恶,主流儒家是从孟子这里传承了性善,法家和荀儒则传承了性恶。

有恶无善。

这还有什么需要解释的,一直以来各家都是这么批评法家的。

天下皆恶,唯法独善!

这是法家的信条和信仰,所以法家学子从来不在乎这些批评,如果动摇了思想的根基,接受了性善的思想,那法家相当于重开练号,谁能接受?

“天下皆恶,唯法独善,认为世人皆是有恶无善之徒,然后以严密的如同罗网一样的律法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使天下人都获罪,来宣告世人皆恶的正确性,最终建立一个刑徒之国。

果真是有恶无善啊!”

刘向轻轻松松的几句话就让众人破防,争辩道:“坐法者难道不是因为自己心存恶意才坐法的吗?罗网再密织,只要小心避过,怎么会坐法?”

最终还是法家领袖陈公制止了着急的众人,认真的望着刘向道:“子政来到这里,想必不是为了将我等驳斥的体无完肤吧。

你曾经出身法家,虽然不知道你现在是何人门下,但人是不会变的,你不是得志便猖狂之人,来到这里想必有话要说。”

刘向的声音仿佛带着金石般的坚韧,斩钉截铁道:“一颗表皮腐朽的果子,果肉却香甜无比,内里的果核皆已经死去,这就是法家的现状。

经世致用的大道不应该这样被废弃,经历了桑弘羊之事,天下人已经对法家失去了耐心。

我要剥下现在腐朽的外皮,去掉死去的果核,将法家最精华的致用之道取走,融合道儒之学,改头换面,使大道重新昌盛。

我来到这里是要带走门中的子弟,教授给他们新的学识,这些人都是有才能的人,不应当因为先辈的过错和学派的名声,而累及到他们身上。

新郑侯的三子汤与我交好,愿意作为举荐之人,这是大好机会!”

这一下就连陈公都脸色大变,刘向这是要真正的直接把法家的根基都铲掉,不论融入道家还是法家,总之法家的名字肯定是没了。

这比昭公践法都要恐怖。

最重要的是,刘向在法家之中本就有声望,若是他来做这件事,真能给法家致命的打击,法家弟子又不是那种看重传承的,比如李斯和韩非可是同门师兄弟,韩非是三晋法家的集大成者,李斯却因为嫉妒就陷害死了韩非。

刘向在法家之中振臂一呼,为了得到出仕的机会,法家学子绝对会毫不犹豫的跟随。

陈公强自笑道:“子政实在是说笑了,想要重开一门何其艰难,尤其是重视谱系的学派,法家虽然孱弱,但至少是刻在门录之中的学派,所治的经典有做官的资格。

若是伱重开一门,如果不能让朝廷认可,甚至就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

门录。

孝文皇帝建立太学的时候所定下的一种限制,相当于一种出仕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就可以举秀才和举孝廉,如果不在门录之中,比如卫青这种,那就要走战功举荐的道路,或者最稀少的杂人外道之路,那名额就太少了。

刘向向着昭城的方向拱手朗声道:“昭武威公薨逝,昭城重开,诸子圣殿向天下开放,尽可前往朝圣,洛氏学宫重开,选择天下的大才作为祭酒,只要大才有盛言,可以和洛氏交换典籍。

洛氏子天赋冠绝天下,贤才尽可与洛氏子辩论,经历众多,甚至能够立地成圣称子。

我断言,天下诸家定然汇聚昭城,只要能在昭城大论之中显名,难道还担心不能名列门录之上吗?”

昭城时隔百年,终于大开。

对天下的学子来说,就像是尘封良久的大道开始推动世界规则复苏,黄金大世来临!

曾经苦求而不得的典籍洒落人间。

曾经百般求见却见不到的高士,就在去往昭城的驿馆之中。

各家的高士都会出现,在昭城之中开展最巅峰的论战,这是成圣的机会,是太上学宫所不能提供的。

各家的青年才俊同样会在这里碰撞,一个完全自由的论战场合。

这种论战有洛氏作为裁判,是绝对公正的,名家那种白马非马的诡辩没用,只看谁的学识更深厚。

法家众人万万想不到刘向所想的竟然是这方面,一人惊叫道:“前往昭城论战?

法家人单力薄,舌辩群雄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做到的,自古以来唯有老子等少数的圣人做到过!

你竟然有这个自信吗?”

刘向傲然道:“我在法家时,门中便以我最为天资高绝,孟儒贾生也来邀请我加入孟儒学派,再多的庸碌之才,又怎么比得上一位天纵之人!”

这一下众人全都被刘向镇住了,毕竟已经数年未尝见过,以刘向的天资现在进步到什么地步,还真的说不准。

实际上,刘向面上一副胸有成竹,但是心中却在打鼓,他怎么敢小觑天下英雄,这些年的游历,只感觉各派之中天才层出不穷。

他虽然不妄自菲薄,但是却也有自知之明,他不是洛圣,老子,孔子那样千年一出的圣贤。

如果真的有把握,他早就孤身一人杀进昭城之中,以唇舌为剑,斗败四方,然后在昭城之中加祭酒冠冕,称刘子了。

“你当真要赶尽杀绝吗?”

陈公深吸一口气问道,刘向心中大定,笑道:“向记得陈公的儿子同样没能出仕吧,法家先贤荀子曾经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