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那边来人了?”
听完女官所说,洛青一愣,然后低声和司马迁说了两句就匆匆离开了这里。
洛青骑着马一路狂奔进了内城,父亲洛盛和洛白等人都已经到了,屋中的气氛有些凝重,他匆匆走进屋中跪坐好。
过了片刻,屋中大概坐了有十二三人,不仅仅有洛氏子,同样有非嫡系的族人,都是家族负责商业的大掌柜之类。
见到人到齐了,洛盛便从桌案上拿起一封信,望着众人缓缓道:“这是阿世从西域送来的信件,诸位都看看吧。”
西域的控制实在是重要,洛氏从中攫取了巨大的利益,听到是有关于西域的消息,几位大掌柜都有些神色不安。
信件的内容并不算长,很快就一个人接着一个人的传了下去,众人读罢都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洛世传回来的信件内容很简单,之前就一直隐隐有踪迹的匈奴真的出现了!
洛盛见众人都读完了信件便直接问道:“信都读完了,有什么想法都说一下吧。”
匈奴的出现并不是突然的,之前的几年、十几年就一直都有匈奴的踪迹,所以现在这个消息不算是突然的袭击。
“家主,公子世信中说匈奴人同样全部装备了马具,而且得到了更强的武器和组织,一路侵寇而来,西域的小国不能阻挡,甚至就连汉军正面都占据不了优势。
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
好在神庙军经过这几年的补充,我记得去年的时候已经全部满员了,可以直接投入战斗。”
匈奴人的战斗力实际上是比不上汉军的,尤其是后期大战时,匈奴人已经做不到和汉军一比一的伤亡率了。
尤其是正面大战,匈奴人的劣势就会被无限的放大。
只有在追逐战时匈奴人的优势才会体现出来,汉军的伤亡甚至超过匈奴人,再加上非战损失等等,汉军的损失比匈奴大主要就是这些原因。
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在国战之中有多重要?
明清之战,千人以下的战斗,明不落下风甚至是占据优势的,那些将领的家丁私兵战斗力猛地一匹,几千人的战斗属于互有胜负,但是一到了上万,数万,乃至于十万级别的战役。
清的组织度和后勤以及情报工作,简直把明吊起来打,明廷是一打就输,关内镇压农民军练出来的一些兵,全都葬送在了辽东战场上。
仅有的一些能打大仗的人基本上被骚操作和贪生怕死双重之下,搞得投降了对面。
最后还得贼寇死社稷,海盗守国门,最能打的都是曾经被朝廷祸害的苦命人。
现在洛世特意在信中说了匈奴获得了大兵团正面作战的能力,实在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家主,车师国被匈奴攻陷,公子世一定能够重新打通天山北麓的道路,但是这一条稳定的商路还是失去了,如果单纯依靠天山南麓的话,成本会增加,收益会减少。”
来的都是商业方面的大掌柜,自然是大谈特谈商业方面的事,匈奴是游牧,来去如风,仅仅从车师国赶走是不行的,匈奴人随时会出现在西域天山以北的任何地方,随意的杀戮过往的商队。
仅仅天山以北的面积就大致和中原一半相当了,而且开发还不成熟,根本就不可能防御的住匈奴军队。
众人一言一语的说着自己的意见,洛白沉思了一番道:“不知道大汉皇帝的想法如何,他和孝文皇帝有些相像,可能不愿意出兵,如果朝廷不愿意从中原腹地出兵,那就要依靠西域都护府的力量了。
农耕的确是关乎社稷稳定的大业,但是不重视商业几乎是大部分皇帝的通病,商业的大流通能够提高朝廷对天下豪强的掌控,可惜大部分皇帝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说到最后洛白甚至有些叹息了,对天下的掌控无非就是谁的力量更大,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怎么可能比得上就在本地盘踞的豪强呢?
如果一个王朝的所有税收产出都绑定在土地和人口上,那更容易获得土地和人口的豪强超过朝廷就是迟早的事情。
洛青听到洛白所言轻声笑道:“兄长过于担忧了,青在长安待了多年,对这位天子还算是理解,他可和孝文皇帝不同,他骨子里面和孝武皇帝像。
之所以这些年没有打仗,不过是因为戾帝刘旦的事迹太过惨烈,所以他一直不敢妄动刀兵,生怕刚刚恢复的天下又因为战争而动荡,最后自己步了戾帝刘旦的后尘。
他是有孝武皇帝之心,又有戾帝刘旦所不具备的敬畏之心,青愿意回到长安,去劝说皇帝,只要将西域对朝廷的重要性告知,皇帝就一定会出兵。
戾帝刘旦尚且不愿意失去祖宗的土地,难道皇帝竟然能坐视匈奴侵占大汉的土地而无动于衷吗?”
洛青淡淡的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殿中众人闻言眼神都亮了起来,任何一个要点脸的皇帝听到这句话恐怕都不能装死了。
尤其是大汉的皇帝,戾帝刘旦是
洛盛笑道:“既然阿青有把握,那就让阿青去吧,你毕竟在长安待得时间长,只可惜你是我的儿子,从小就一直待在昭城,否则英侯之位可以交予你。”
英侯的继承比较复杂,毕竟这个侯位所代表的是大汉皇室对列侯的信任,位置非常的微妙,和皇室以及洛氏之间的关系都要平衡才是。
……
暖炉烘烤之下,屋中非常的暖和,洛白和洛青都穿着不薄不厚的衣裳,对向而坐,桌案上放着酒。
王文君穿着一身素色的裙子跪坐在旁边,未施粉黛的脸上依旧是半分瑕疵也无,就像是世界给她开了美颜。
她的皮肤之上甚至有淡淡的辉光流转,整个人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