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母,当然是向您尽孝心了,这不是好久没来看您,心里想的慌,买了个小玩意,说着打开袋子拿出来一个,递给师母,
什么东西呀,我看看?哈哈,还是最新款的摩托罗拉的手机呀,我正想去买一个呢。
这个孝心我喜欢,咱们老师还没有,我这是头一份呀。
我接过话头,那当然啦,主要是体现出来咱们学校的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是在师母的领导下,不断突破成长的。
老李你看看,还没有咱们豆豆同学有想法,你再不努努力就要落伍了。
还有一个是个媛媛姐的,大四马上要步入社会了,不管是考研还是工作,都要忙起来了,平时有个电话也方便联系,我边说着又递给师母一个。
啊这?师母王老师回头看了一眼老李。
这是咱们豆豆送给他姐姐的,你收着就行了。李卫东先前听了牛诚的公益计划,对这个手机没那么多抵触。
师母一边埋怨这乱花钱,一边去厨房,把冰箱里的鸡鸭鱼,拿出来要做一桌好吃的。今天周五,一会媛媛也要回来了,都要好好补补。
说曹操,曹操就到,一会媛媛也回来了。换了鞋,爸,我妈呢?
你豆豆弟弟也来了,也不知道打个招呼?你妈在厨房做饭呢。李卫东训斥了一句。
媛媛回来了,你到沙发上坐一会,饭马上就好,王老师接着说道。
嗨,都那么熟了,不知道的都还以为你们是亲爷俩,我是捡回来的呢。豆豆过来给我捶捶肩膀,今天在图书馆查资料可累死我了。
去去一边去,正和你弟弟商量事呢,你先自己一边待着去。
媛媛看着李卫东说的一本正经,就没再接着往下扯,拿了个香蕉扒了皮,抬脚窝在沙发里看向这爷俩聊天。
师父刚才说到第二件事情,是这样的,我平时读文言文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同一个字,在越古老的年代,字义越接近字的原始形态,《周记,地官》里讲,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越是临近现代,很多字词的语义扩充的越丰富。
当然也可能是以前的文献保留下来较少的原因,我有一个想法,就是集注一本古汉语字典,从最源头能查找到的甲骨文开始溯源。
把各个词语,语句的意思依据年代,做成像家谱一样的树状注释图谱。
可能这样说有点含糊,我举一个例子,您看一下,说着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张纸,一张一开的纸。打开平铺到地上。屋里没有那么大的桌子。
我把汉字的常字,从能查到的最古老的金文开始,用毛笔细细描摹下来,邻近的楚系简帛,秦系简牍,传抄古文字,说文小篆,隶书,能收寻到的形态,一体写在了纸上,一张纸分作三层,按照释义例句的年代,按照文章出现的时间早晚依次写在纸上。
常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skirt]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routine;law]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荀子·天论》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5)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feudal order of importance or seniority in human relationships]。
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词性变化
◎ 常 cháng
量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sixteen feet]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 常 cháng
形
(1) 恒久;长久不变 [constant;fixed;invariable]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2) 一般;普通;正常 [ordinary;common;normal]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