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1889远东枭雄> 第四十九章 补给线将是战争的核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补给线将是战争的核心(1 / 2)

“海军实在是太胆小了,到目前为止他们依旧不肯对仁川港有任何控制的想法,这会导致我们在开战之初就不得不大幅推后以缩短补给线。

平壤将是我们的底线,或者说必须要在这个地方和日本人较量1番,去年德国人的许多企业都是以平壤为中心展开的。”

旅顺6军司令部中,方嘉宏和几位军长抱怨着海军的不配合,这是因为相比起海军6军占有更多的优势,战略实际上更激进。

“南浦被德国人修了大半年了,也可以作为1个转运港口来使用,初期从这里向平壤增援也是可以的,不过汉城那个布雷计划,其实更像是对我们6军的不信任。”

已经被任命为第1军军长的谢刚哲说话时脸上也有怒容,他知道海军保守的意思,是害怕6军守不住仁川让海军的努力作废。

所以他们宁可给仁川布雷,让这个朝鲜西海岸最重要的港口作废,不过朝鲜半岛的地形也让谢刚哲明白日本人确实处于上风。

“日本人享有的优势确实很多,比如朝鲜东海岸他们就可以随意登6,海军根本顾及不到那边,我现在很担心元山港,

1旦日军在西侧战线上遭遇强力阻击,那么他们将迅速的转移到东面登6,我们很可能疲于奔命,在那个安全的水塘里,他们甚至不用护航船。”

说着,田凯就站起身在面前的地图上点了几个点,这些全部都是东线的港口。

“所以我们要在这里放置1个军的部队,东线的兵力需要在4到5万人,并且有足够的重炮,不过很遗憾,这里无法部署列车炮,

甚至西线也很难布置,德国人修筑的铁路不肯离汉城太近,他们的主要作用是防卫我们的国防线。”

方嘉宏对此也有些头痛,朝鲜的地形对大兵团实际上不是很友好,铁路没几条,道路也很烂,150mm以上的重炮入朝难如登天。

“所以,我们最终还是要依靠鸭绿江防线吗?”

主持鸭绿江防线的田凯中将问道

“这对我们的外交很不利,德国人那边很可能会要求赔偿。”

“那是外交部的事情,我们是军人,既然最高层没有明确禁止我们不能退后到鸭绿江防线,那么我们就要选择最有利于我们的作战方式。

不过这也是最后的办法,如果海军能够大胜,日军的补给线能够被破坏的足够厉害,那么我们就会将战线维持在平壤1线,

随后在拉锯战中大量消耗日军的弹药,人员,粮食和药品,随后在他们最虚弱的时候予以痛击。说到底,这还是依赖海军的战斗力。

在朝鲜这个鬼地方,需要6海军的完美配合,任何1方的失误都会让战略局势出现大的变动。”

6军的作战核心实际上从1开始就没有变过,不管制定了多少种方案,核心永远都是补给线,谁在补给量上占据上风,谁就能获取优势。

而海军在6上补给线薄弱的时候是盾牌也是利剑,所以即便6军仍然很不满意军费的分配,想要更多的重炮和部队,但最后依然捏着鼻子请求增加海军的战斗力。

这就有了北洋海军将所有训练舰全部转入预备役或者退役的壮举,而动力系统也能做充足的保养。

“也许我们应该再1次的召开6海军的联合会议,对计划再做修整,最好能够劝说海军放弃仁川的布雷行动,或者不要布太多的水雷,

这个港口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起来,那么将对我们快速结束战争的计划很有帮助。”

……………………

6海军的战略出现了1点点小的分歧,随后6军要求再1次召开6海军联合会议的消息就传了出来,不过王启文对此并没有干涉。

按照他的话说,这是将军们的问题,不需要旁人来插手,也拒绝让李鸿章等其他人干扰将军们的会议。

为了避免有些人管不住自己“指导”的心思,王启文直接拉着李鸿章对军工厂进行视察。

他们首站就是天津制造局,在戒备森严的工厂中,工人用各种机械加工着0件,

不少德国技师就在1旁指导着某些0件的加工,而这些0件最后由专门的车间组装,在经过检查后包装起来,准备送往军队仓库。

王启文走过去拿起1支曼利夏步枪给李鸿章看,李鸿章接过手后用力1拉枪栓,步枪发出了清脆的哗啦声。

“好枪!”

李鸿章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将步枪给身后的幕僚亲信传着看。

“这是曼利夏步枪的最新改型,在之前我们北洋使用曼利夏1888式在闭锁结构上有1些缺陷,所以在野战师装备了1段时间后,我们与奥匈人进行合作改进

现在这款步枪借鉴了毛瑟步枪的枪机结构,改正了1些缺点,是目前主力部队的装备,旧批次的在2线以及旧军中服役。”

王启文简单的为李鸿章等人介绍了1番,但实际上他对于这种步枪很不满意,不过由于某些局限性,北洋现在暂时只能使用这种步枪。

更换步枪得等到毛瑟公司或者本土的枪械设计局拿出新产品再说。

“这种步枪产量几何?”

随行人员中有人询问起步枪的产量。

“足以供给6海军的消耗。”

王启文没有明说什么,他并不想透露太多军工厂的东西,所以后面的火炮制造车间都没有带他们去看,只是将他们领到火炮测试区看1看10英寸的重炮测试。

看着这些李鸿章的幕僚亲信在火炮发射时大呼小叫,而李鸿章也对成批成批制造出来的重炮也十分满意,大大夸奖了1番天津制造局的人。

不过李鸿章也很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