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开封府、大理寺中,好多人都是七拐八绕的亲戚。
很多事情,真的离不开这些人。
至少现在离不开!
所以,只能先忍着,假意宽宏,日后清算。
向太后却是说着说着,就忽然提起了一个事情。
“六哥昨日给通见司下了旨意,让通见司,越次将驾部员外郎贾种民给排到了明日的陛见名单里?”
“嗯!”赵煦点点头。
“六哥怎忽然想起,要越次召见这个贾种民了?”向太后很好奇。
在大宋,一切都是有制度的。
便是成年皇帝,召见大臣,也都是由通见司安排排班。
每天见的人的班次,也是有限制的。
一般都是三班。
只要特殊情况,才会加班。
自然,很多大臣,哪怕升到了朝官,但在汴京为官时,也没有和皇帝有过说话的机会。
何况,赵煦如今年纪小,所以,大臣们正常陛见,都是去庆寿宫里向两宫汇报。
想见赵煦?
必须是他亲自下诏到通见司,由通见司来安排。
于是,赵煦即位这么久,好多在京的待制重臣,都还没有见过他呢。
赵煦唯一一个见全的群体是——在京遥郡以上武臣。
如今,赵煦忽然通知通见司,将一个朝官给放到了陛见名单里。
而且,这个人的优先顺序,还排在了那些已经排队排了几个月的待制大臣之上。
直接插队,明天就可以陛见了。
这自然很显眼。
赵煦笑了笑,道:“儿臣是为了表彰这个官儿的功劳,才要越次召见于其”
“嗯?”向太后不太明白了。
“母后有所不知,儿臣今年不是在开封府,成立了‘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公事’嘛?”
“吾听说了一些。”向太后点点头。
今年汴京城里出了好多事情,但,六哥亲自清理汴京外环和内环侵街的事情,向太后依然印象深刻。
好多外戚命妇入宫,也说过这个事情。
都说是——官家仁厚,施德不仁,妾等家里的官人都佩服的紧!
向太后听了很开心,还赏了几个说话说得特别好听的命妇。
赵煦道:“这汴京侵街一事,由来已久,儿臣曾与诸位经筵官一起商议,却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但是……”
“自开封府判官李士良,向儿臣举荐了驾部员外郎贾种民为巡街使者后,儿臣听说,汴京内外拥堵的情况,已经大为好转,许多街道也无侵街的情弊了。”
“所以,儿臣想要表彰一下这个官儿,就许了他这个恩典。”
向太后听完,点点头,道:“这个驾部员外郎,倒是有些本事。”
赵煦笑了起来。
贾种民要是没有本事,谁有本事?
实际上,当初赵煦只所以要成立那个‘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公事’的机构,就是给贾种民准备的。
在他心里面,贾种民是最适合做这个事情的人。
为什么?
他是城管祖师爷!
绍圣时代,主管汴京内外翻修的大臣。
也是开了待制重臣,亲自拿着棍子,在汴京城里督工先例的人。
所以,所谓的‘提举汴京内外厢公事’就是一个因人而设的机构。
只是贾种民,官职太低,资序太浅,赵煦也不好越次拔擢,免得招蜂引蝶,才没有直接将其招入开封府。
但谁知道,这个贾种民和李士良交情特别好。
他居然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走通了李士良的关系,让李士良上书借调了他。
赵煦大喜,自是欣然应允。
然后……
汴京人提前了数百年,开始享受到了城管的服务。
当然,贾种民办事还是粗糙一点,暴力了一点,动辄棍棒相加,打的人满地滚。
这是要批评的。
另外,他现在干的那些事情,不赚钱啊!
这怎么能行?
赵煦必须召见他,面授机宜。
“姓贾?”向太后想了想,问道:“可是故宰相贾文元公(贾昌朝谥文元)之后?”
赵煦嗯了一声:“好像是吧?”
“哦!”向太后颔首,心中却不免有了些隐忧。
主要是,贾昌朝这个人当年的名声就很坏!
嘉佑时代,公认的奸相。
其在位时,打压异己,钳制舆论,为天下抨击。
以至于嘉佑三年,文彦博罢相后,坊间舆论一传出贾昌朝可能接任的时候,整个朝野都炸锅了。
御史台拼命反对,不断上奏,攻击其结交内臣,任用私人,横行不法的事情。
贾昌朝被迫请郡以镇安军节度使、右仆射、检校太师、侍中兼充景灵宫使,出判许州。
那是他最后一次在朝了。
此后直至病逝,都再未回到朝堂。
向太后年少时,没少听父祖说过贾昌朝的那些事情。
心里面难免有些疑问。
赵煦见着向太后的神色,就笑道:“母后若是不放心,明日和儿一起见见这个官儿?”
向太后顿时摇头:“吾就免了吧!”
六哥单独召见大臣,是很好的事情。
特别是在见过了姑后,为了自己的名位,不顾六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