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
斯德哥尔摩,
瑞典文学院。
常务秘书卡尔·大卫·阿夫·威尔森正坐在办公桌后,优哉游哉地喝着英国进口红茶。
在他面前,是一份不算长的名单,列着本次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主要来自丹麦和挪威这两个北欧国家。
名单的最后有一个手写的名字——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呼~”
威尔森呼出一口气,
他走向窗边,打开窗户,任由清凉的风吹入。
已经是下午了,外面的黄绿色的草地上覆盖着的、薄薄的雪层几乎消融,
进入四月中旬,北欧漫长的雪季即将结束。
这时,有人推门进来了,
苍老的声音响起:“卡尔。”
威尔森回头,
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老人,是瑞典文学院的
威尔森笑着打招呼,
“老克拉斯,你怎么来了?刚从德意志回来,不多休息一阵吗?”
奥德纳露出苦笑,说:“我怎么休息得下?”
他在西欧游历、交流了一番,认识到20世纪是崭新的世纪,一切都在急速地发展与变化,
有《乡村教师》那样的范文为凡尔纳科幻小说奖站台、
有《镜报》那样的通俗型小报大杀四方、
有lu那样的全能作家、
……
说来说去,似乎所有事都跟陆时有关。
奥德纳苦笑更重。
他走到办公桌前面,扫了一眼名单,问:“怎么?还在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发愁?”
威尔森摊手,
“有什么好愁的?现在啊,文学奖已经注定是托尔斯泰先生的了。我现在唯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给其他必然会落选的人写评语,告诉他们落选的原因。”
奥德纳紧紧盯着名单,
“其实,易卜生先生的戏剧很不错的,《玩偶之家》非常优秀。”
威尔森无奈,
“可惜他遇上了陆时和托尔斯泰。”
这两个人,一个是真能闹事、一个是真有实力。
威尔森回到桌后,拿起了钢笔,一边写一边说道:“其实我连理由都想好了。易卜生曾说,‘你若要充分了解我,必须先了解挪威。’,不具有国际视野,当然难以获奖。”
奥德纳:“……”
彻底无语了。
威尔森轻笑道:“我知道~我知道~这么说有强词夺理之嫌。但我想,易卜生先生愿意欣然接受,谁让他的对手是托尔斯泰先生呢?”
奥德纳愣了半晌,随即哈哈大笑,
现在的瑞典文学院已经彻底躺平了,甚至想把
所有文学院的成员贯彻一个词:
摆烂。
威尔森写完评语,取过绶带,小心翼翼地绑好,同时用旁边的小金属壶加热火漆,
淡淡的松香气味在房间里飘荡。
奥德纳不喜欢怪味,往窗边靠了靠,
“卡尔,你猜我为什么来找伱?”
威尔森双眼往桌面的一侧斜了斜,
那里摆着前天的《每日时报》,
他说:“以我对陆时的了解,他一定会反击。”
奥德纳点头,
“正确!那小子睚眦必报!”
他拿出了随身的一叠纸,在威尔森面前晃,介绍道:“我让人拍的电报。来,你跟我一起整理。”
威尔森将火漆点在了写评语的纸上,一部分压住压住红色绶带,
接着,他找来诺委会的印章盖上。
随后他说:“先关窗。”
奥德纳等了片刻,让松香的气味彻底散掉,这才关上窗。
两人开始整理电报。
因为长电文有字数限制,所以一篇文章需要切成好几段,顺序还是乱的,
他们要像做高考题那样将顺序排好。
用了几分钟,文章才复原。
奥德纳看着文章名,愣了半天,忽然狂笑,
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哈哈哈……哈……还是……还是《镜报》够狠,竟然直接起名叫……哈哈哈……竟然可以起名叫《fake news!》”
只要是正常人,就能意识到这是对《fake!fake!fake!》的反击。
两人一齐看文章,
“《镜报》的真实销量无须隐藏。结合印刷量、库保量的数据。详见下图:”
“反倒是某知名大报,数据波动存疑。详见下图:”
“该知名大报的数据造假,不仅可以从波动、变化进行分析,还可以从该知名大报在伦敦的销售占比估算。详见下图:”
……
尽是“详见下图”这种话。
两人面面相觑。
过了一阵,威尔森说:“这特喵的是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啊!图?哪来的图啊喂!”
电报当然是无图无真相。
两人看了个寂寞。
奥德纳不由得脸黑,低声道:“早知道这样就不让伦敦那边的人拍电报了。浪费这么多钱……”
他肉疼得不行。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了敲门声,
办事员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奥德纳先生,有你的电报,从伦敦来的。”
奥德纳皱眉,嘀咕:“我只让他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