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叶认为?
叶无双眉头一蹙,再问道:“为什么迦叶认为佛陀是佛的至高境界,而不能是菩提,或者罗汉,乃至沙弥?”
这很奇怪。
佛法有云,众生平等。
可在佛国体系中,却将三六九等,分的颇为明细;甚至就连文武佛修,都给分了出来。
这不很怪?
听到此话,老僧微微抬头,瞥了叶无双一眼,道:“佛道修行,在内,而不在外,追寻的是果位证道,轮回传承;施主非佛国之人,自然不懂佛国果位。”
“请大师解惑!”
叶无双再次拱手,摆出一副求知做派。
老僧乜了眼叶无双,道:“佛国体系,禅道有沙弥、法师、禅师;武道有武僧、金刚、罗汉;二道合一,皆可得证菩提,入菩萨之境,施主可知为何?”
叶无双微微摇头。
“此乃宏愿所至。”
老僧悠悠道:“宏愿,与菩提果位息息相关;许大宏愿者修心,当入禅道;许小宏愿者修身,当入武道;两道之终,皆证菩提。”
“而得证菩提者,是为菩萨也;是故,修禅修武,最终在证得果位之后,均为菩萨!”
叶无双微微颔首,这个他倒是听懂了。
简单的说,佛国的修行,需要先发宏愿,立下皈依目标-证菩提果位。
然后再通过两种途径,追寻这个目标。
而这两种途径,便是禅修:打坐诵经,用心灵领悟菩提;和武修:打熬体魄,从身体领悟菩提。
最终,得证菩提果位,便可成为菩萨。
所以,佛国无论是禅修还是武修,最终的结果,都是成为菩萨。
可这么说来,佛国体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菩萨境啊?
佛陀又是从哪冒出来的?
这个解释,几乎完美表述了佛法体系,也解释了迦叶乃是领悟佛法的第一人,也是得证佛法果位的第一人。
也就说,迦叶是佛法一道的开山鼻祖!
可既是流派的开山鼻祖,那他应该已经站到了佛法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点;虽然可以继续钻研佛道,晋升佛陀。
但在没有晋升佛陀之前,佛道体系最高境界,就应该是迦叶所能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菩萨境才对,却为何会冒出个佛陀?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闯关,在没有进入关卡之前,自然不会知道关卡里有什么了,也就更不可能给关卡取名了。
难不成,那个迦叶在未能于佛道上更进一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下一个境界了?
“按照大师所说,佛国体系虽分禅武,但本质上都是修的菩提果位,求的是菩萨之境,最终能够达到的也是菩萨之境;那如此一来,修佛之人拜的不应该是菩萨么?”
叶无双当即说出心中疑问,道:“却为何却口口声声拜佛?佛陀又是如何而来?”
“这就是佛道,与武道不同之处了。”
老僧不为所动,淡然解释道:“佛法无边,求无止境;但欲要修行,必需先立宏愿。”
“而佛法体系,境界分明,人人皆可修至菩萨;若将菩萨境定位至高境界,达到此境者,岂不宏愿不存?”
“既宏愿不存,便无修行信念;既无修行信念,又如何寻求更高?”
叶无双一愣,愕然道:“所以,迦叶为了让世人有个永远追求的目标,于是便创出了佛的至高境界,也就是佛陀?”
“是!”
老僧颔首,笑道:“若佛法尽头为菩萨,那修佛之人皆可成菩萨,又如何拜之?就如武道巅峰为帝境,修武之人皆有望达到,又如何拜帝?”
“故而,武道虽广,但绝非大道;佛法虽稀,却实为正道!”
“大师此话说的,未免有些想当然了吧?”
叶无双闻言眉头一蹙,反驳道:“一来,既立目标,却无法实现,那这个目标立的意义何在?反正也达不到,又为何要立?二来,迦叶既然能够从菩萨,晋升佛陀,为何其他菩萨就不能晋升佛陀?”
“佛道立宏愿,乃是为的了却因缘,偿还前世之债,积攒来世之德,而非现世所得。”
老僧悠悠道:“至于,为何迦叶能从菩萨晋升佛陀,而其他菩萨不能,则是因为果位一旦凝聚,便不可更改,不可进阶。”
“而迦叶当年,虽得证菩萨果位,却并非宏愿所至,而是顿悟所得,并未凝聚;故而,他可在菩萨果位晋升佛陀,而其他菩萨则无法晋升!”
此话一出,叶无双瞬间傻眼,足足半晌没说话。
果位一旦凝聚,便不可更改,不可进阶?
也就是说,从立下修佛之人,立下宏愿那一刻就开始,便注定他这一辈子最多只能成菩萨,而不能成佛陀?
这信息量太大了,令饶是觉醒了帝境记忆的叶无双,都足足用了好几分钟才全部消化。
而后,便从中洞察到了一个可怕的算计——
简单的来说,就是上古时期,天下疾苦,哀鸿遍野;迦叶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想要寻找解脱之法,于是就顿悟了佛法,得证菩提果位,然后开创了禅武双修的佛法体系。
并且,他还给修炼佛法体系,设置了一个入门要求,就是先立下宏愿,之后才能修行;而一旦立下宏愿,最后的结局就只能得证菩提果位,成为菩萨。
之后呢,迦叶为了保证自己的特殊性,又钻了自己果位并非宏愿所得的空子,在得证菩提果位的基础上,又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佛陀!
其实,这个佛陀境,本质上与佛国体系并无关联,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