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武侠修真>铁腕官途> 第553章 苦口婆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3章 苦口婆心(1 / 2)

晚上,梁栋在政府招待所招待了考察团。

招待标准严格按照县里出台的标准,以来访内宾的规格,十人一桌,每桌四荤四素八两个汤,安排一个槐安县委领导作陪。

不过菜的分量很足,菜品上也下了一番心思,食材都是就地取材,主打的就是‘淮州土鸡’和‘淮州土猪’。

尤其是从农村收上来的腊肉和干槐花做出来的两道菜,跟土鸡、土猪一样,让考察团的老头子们赞不绝口。

酒也没有上什么名酒,就上了当地民间酿造的‘米流子酒’。

‘米流子酒’是纯酿酿造,度数较低,喝起来没什么感觉,但后劲儿很大,当地人都形象地称之为‘见风倒’。

这群老头子不知厉害,个个都喝了不少,出了招待所,才领会到了‘米流子酒’的厉害之处。

王庚寅是个例外,他在槐安待久了,都算是半个槐安人了,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道道儿。

到了酒店,安顿好众人,王庚寅把梁栋叫到了他的房间。

“小子,这段时间有没有感觉到委屈?”一进门儿,王庚寅就笑着问。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就差个‘人亡’了,您说我委屈不委屈?”梁栋反问了一句。

“呵呵,”王庚寅笑了笑,“我就欣赏你的诚实,不做作。你要是上来就给自己脸上贴金,把自己的人设粉饰得比圣人还圣人,我反而会看不起你。知道委屈,才是一个成常人的正常反应。”

“委屈归委屈,我还是要感谢赵老和王教授给我的帮助。我知道,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根本不会处理的这么轻,说不定还有可能进去住几天,甚至丢掉性命。”梁栋道。

“你能认识到这一点,我很高兴。”王庚寅接着道,“为了保你,赵老也是顶住了很大压力的。燕京那些老家伙,没一个是好惹的,他们真要拧成一股绳,那就是一股十分可怕的力量,哪怕赵老或者如今在位的那几位中的任何一位,都不敢说能稳压那些老头子一头。”

“所以当年上面才会禁止燕京那些家族子弟入局?”梁栋问道。

王庚寅点点头:

“要是任由那些家族子弟无节制的发展,早晚会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

“那魏家打破了这种限制,上面是不是很难办?”梁栋又问。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王庚寅回答道。

梁栋没有再继续这个问题,结合周鹏的判断,他好像已经摸到了一些东西。

“小子,我问你,你要加大教育投入,以及提议修那条路,有没有人给你出主意?”王庚寅又问了一句。

梁栋摇摇头:

“都是我瞎想的。”

“哪能有那么多巧合?连我都觉得是你事先知道了赵老的一些信息。”王庚寅有些怀疑地说。

梁栋想了想,分析道:

“如果非要说是巧合的话,那就只能是我和赵老都是站在公家的立场思考问题,所以才会有这么些雷同的选择。”

王庚寅点点头,认同道:

“你说的有道理。”

“听说你又结婚了?何孝恩的闺女你打算怎么处理?”王庚寅这老头子思维跳跃性很大,说着说着,突然就转换了一个话题。

“我再婚也是迫不得已。在基层,时刻都得提防有人陷害,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梁栋有些苦恼地回答。

“这个我知道,你还没说何家丫头那边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我现在都见不到她的人影儿,你让我怎么处理?”梁栋无奈道。

“你在燕京拘留所那几天发生的事,我过问了一下,只知道何叶落到了魏家手里,然后周鹏就赶过去大闹了一场,把人救了回来。后来,魏家又以你的安危要挟何叶,何叶无奈,便答应了魏东城的请求。得知你没事的消息后,何叶便连夜带着孩子离开了燕京。我分析,她这样,既是为了躲你,同时也是为了躲魏家。何叶是个成功的商人,对信誉看得特别重,说出的话轻易不会食言。她既然答应嫁给魏家那小子了,就不好反悔。所以,逃离,是她最好的选择。”王庚寅道。

王庚寅的话,让梁栋的脸变得难看起来。

很显然,他对何叶除了愧疚,还是愧疚。

“混体制,对婚姻状况没有什么要求,婚姻自由是我们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如果你的婚姻太过复杂,对你的仕途,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些影响的。尤其是婚内出轨,不但不为世俗伦理道德所不容,而且也会影响到你在组织心目中的形象,一旦被有心人抓住把柄,关键时刻,就能依次为据,给你以关键一击。你可以查阅一下那些被处理的贪官,几乎没有一个是不搞权色交易的。你也可以查阅一下那些再竞争者失利的领导,以为女人而栽跟头的,占大多数。我不是在批评你的私生活,而是想给你一个善意的提醒,管好自己的裤腰带,别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王庚寅苦口婆心地说。

一说到这个,梁栋便觉得有些不好无从反驳,只好低下头,保持沉默。

连他自己都知道,他的短板就是作风问题,可这些都已成既定事实,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有一天,他因此而栽了跟头,那也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

第二天,省里来人了。

是岳藉亲自来了。

考察团在槐安的动作这么大,怎么可能瞒过所有人的眼睛?

在哪里建‘山河大学’是一件大事。

晋、冀、胶、岭四省自然都希望学校能建在自己省内。

最不济也要建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