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在古代逃荒的日子> 第24章 卖配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卖配方(1 / 2)

“木哥,羊肉呢?”看到李木回来了,王喜满心欢喜的冲上前搂住李木的胳膊,她为了这顿羊肉可是一直没睡呢。

李木拿下五颜六色的头套,拨开王喜的手,坐在床边愤恨的脱掉脚上的鞋子,麻木的往床上一躺,“别提了,差点又被唐彩儿那个老妖婆打了一顿。”

“这都寅时(凌晨三点到五点)了,他们还不睡觉吗?”

“再说了你们三个大男人,还打不过他们家那两个瘦子?”在她的心里,她的男人是最厉害的。

一提到这个李木更加的气急败坏了,是啊!我为什么要跑呢?肯定是因为自己没有武器,而他们有扫把,不是我太弱了,对,一定是这样的!

王喜看到李木闭上眼睛没有搭理她,只能在心里埋怨,该死的唐彩儿,不给她肉吃就算了,居然还打他的男人,一定不能让她们好过。

“谢婶子,这是你的四十五两,你点一下。”今天又到了送腊肠的日子,唐彩儿这回是和谢二牛送过来的,两个儿子都来露露脸,以后就让他们自己送了,两百五十斤猪肉,制作出了一百五十斤腊肠。

不过今天不是李掌柜收的腊肠而是一个新面孔,三十多岁的年纪,留着标准的口子胡,不胖不瘦。

属于丢在人群里就找不到的那种类型,但是看起来非常的精明,听小二说是县城聚仙楼幕后老板方家派出来的管家,跟主家姓方。

“谢婶子,我们聚仙楼和你也合作好几次,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这镇上的聚仙楼我们打算停业一段时间,下旬谢婶子能否送货到县城呢?”

“这镇上聚仙楼的生意如此红火,怎么就停业了呢?”唐彩儿看了一下店里的生意,人来人往,虚无坐席的,怎么突然就停业了呢?也太不对劲了吧!

方管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反问:“不知谢婶子有没有注意到这镇上的灾民是越来越多了,而且是越来越瘦了。”

“相对于十天前确实是越来越多了,这是有什么讲究吗?”她一到镇上就发现了,十天前镇上和路上的行人确实是多,但还都是属于正常的范围。

但是今天的人更是密密麻麻的,比之前多了两三倍,大部分都是瘦骨嶙嶙,一吹风就要摔倒的那种,衣服也是破烂不堪,远远的都能闻到一股馊味,脸上的表情都非常麻木。

像厉阳这种小镇,往常只能看到零星的一些乞丐,现在也是翻了好几翻,二三十步就能看到一个。

“就是因为灾民越来越多了,我们主家才打算把镇上的店停了,这镇上连城墙都没有,只有几个小捕快,一旦灾民暴动,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聚仙楼,店里几个伙计根本就抵挡不住。”

“实不相瞒,县城里的灾民比镇上的还要多几倍,如果再继续增多,怕是连县城的聚仙楼也会停止营业。”

“这灾民只怕是会越来越多了,如果县城的聚仙楼也暂停营业了,何来的送货到县城之说呢?”这方管家不像是无缘无故会说那么多的人。

“其实这腊肠很大一部分是府里消化和人情往来,只有一小部分是放到聚仙楼销售,就算是县城的聚仙楼也暂停营业,每旬几百斤腊肠我们府里自己都可以消化。”

“为了避免腊肠供货中断,婶子可否出售腊肠的配方,价格方面也不会亏待婶子的。”

说了那么多,这才是方家真正的图谋吧,人情往来肯定让方家得到了不少好处,而且腊肠市场一片空白,有了配方,方家也能赚更多的钱。

不过这些目前都不是我能做到的事情,腊肠做法简单,用不了多久也会被模仿出来,还不如趁现在把配方卖了多赚点钱,在加上灾民越来越多,这镇子恐怕很快就会乱了,现在能赚多少钱先赚多少钱。

“方家出多少?”

方管家比划了三个手指:“三百两。”

唐彩儿皱了皱眉:“太少了,六百两卖你们了。”看这管家一脸轻松的样子,三百两肯定少了。

“三百两不少了,这镇上不会有比我们聚仙楼出得更高了。”要不是看到了腊肠的价值,不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一张配方的。

唐彩儿这回是真的误会管家了,他一脸轻松是因为在方家看的钱多了,而不是……

“我多卖几次腊肠,这三百两就到手了,你们方家有了配方也能挣得更多,一人退一步吧,五百两。”其实现在是给钱就卖,只是不讲讲价不爽,讲得高了也能证明腊肠的价值,不能让这么肥的腊肠只留一点油。

五百两确实是方家给出的最高价,不过这个价就显示不出他的价值了,但是能完成配方的收购才是大事,房管家也不会糊涂。“那就五百两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这个配方卖给我们方家就不能卖给第二家了,不然……”

“这个你放心吧,除了我们家自己做来吃,我们也不会继续卖腊肠了,更不会泄露配方,只不过这配方简单,可能很容易就被别人学会了,你们自己注意防范。”得了个好价格唐彩儿也不介意提点两句。

“这个我们会注意的,这是五张一百两汇通钱行的银票,均可兑换银子。”方管家把早就准备好的银票从怀里掏出来。

唐彩儿接过银票看了看每张确实都是用繁体字写着一百两,右上角还有汇通两个字,字的下面还有一个小的符号,应该就是汇通的标识了。

方管家说全夏国都可以兑换,那我们这应该就是夏国了,这汇通确实也厉害,连厉阳这种小镇都有一家,估计和现代的农村信用社,邮政之类的差不多。

不过古代拥有银票的人不多,估计有银票的人都是小康起步,起码她在村里就没见过有人使用银票。

现在镇上这么乱,去汇通钱行兑换银子说不定还有人在暗中观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