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方瑞这样的中青代,却已经十分激愤了。
当然,他们并不是想推动少爷,带着他们,回中原争夺正统。
在燕华的政务培训教育中。
一直有一条中心思想理念。
那就是,燕华要向深蓝探索,要带领散落在四海之上,发展开化程度,已经远远落后的炎黄子孙发展起来,为华夏后代子孙,拓宽生存空间。
所以,每一个燕华人心中。
都没有回中原争夺正统之心。
但恰因为此。
当太子为首,大明精英层,不帮助燕华也就罢了,还扯后腿,针对燕华时。
方瑞这群中青代,才十分激愤。
迫切,希望予以大明精英层当头棒喝。
但从方瑞刻意避开大明,打陈朝这一点,就能看出,方瑞是理智的。
这些年,军情司内部培训教育是有效用的。
即便再激愤。
也没想过手足相残。
也没想过,要去打大明。
这群激愤的中青代,只是希望,大明能真正认识到燕华的地位,双方以平等的态度,和睦交流,互补有无。
也恰是如此。
他才能笑得出来。
方瑞对毛骧投以感激目光。
司长是他的上级,更是他的恩师。
深吸一口气,汇报道:“这些年,锦衣卫燕华分系统,不断把他们搞到的大量技术资料,送到陈朝,陈朝已经掌握了小高炉冶铁技术,水锤锻铁技术,人力脚踏机床钻铳管技术,以及我们燕华第一代火炮技术,混合动力技术……”
方瑞唇角浮现冷笑。
这些技术,不过是他们燕华淘汰的落后产能技术罢了。
据他所知,王爷本来就想把这部分技术专利,完全敞开送给朝廷。
可,太子实在是太心急了。
迫不及待,就通过陈朝这块遮羞布,默许大明商人玩起了巧取豪夺的把戏。
甚至,自己暗中参与。
若非如此。
锦衣卫在燕华分系统的探子,为什么会把这些技术,转交给陈朝。
太子以为自己做的很漂亮。
殊不知,锦衣卫燕华分系统,早被军情司渗透成筛子了!
……
“陈祖义,如今已经有些控制不住陈朝局势了。”
“当初陈祖义,用垄断工商业为筹码,换取家臣元老支持他推行乡土村社,可他忽略了,垄断性经济这头怪兽,一旦释放出来,就很难关回笼子里。”
“这些年,陈家家臣元老,在陈朝按照各自的商业势力,瓜分地盘,发展形成,类似大明早期的地方保护主义,其保护色彩,更加浓重。”
“近些年,不光城池内百姓,被剥削活不下去,就连农村的乡土村社都岌岌可危,面临全面垮塌崩盘之势。”
朱棣微微皱眉,“说具体点。”
这两年,他几乎没怎么关心过政务。
主要做两件事情。
要么专注于改造民间。
要么泡在研究司的实验车间。
垄断经济,发展出地方保护主义,这是必然的。
洪武二十六年开始,大哥监国后,就开始大力打击大明的地方保护主义。
到如今,大明的地方保护,已经十分微弱了。
这也是,大明学运没有迅速发生的主要原因。
打掉县域、州府地域保护之后,中原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经济稍微好一点。
很多内在矛盾,都被掩盖在水面之下了。
方瑞忙说道:“陈祖义陈朝的集权,无法和大明朝廷相比,这些年,陈祖义编练新军,但其麾下家臣元老,也不傻,从早期开始,就利用手中财富,不断收买拉拢陈朝新军将领,确保自身财富、地位。”
“当这些家臣元老,划分商业地盘之后,其家族财富不断膨胀积累后,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工商业,把触手伸到了他们用经济控制地盘内的农村……”
朱棣听明白了。
农村产出的售卖渠道,因为垄断缘故,完全被这群家臣元老控制。
这群家臣元老首先开始拼命压低,农民产出货品的价格。
陈朝的乡土村社,产出农作物之外的其他附加产品,都是最为传统的手工业。
不但质量差,而且品质也不高。
别说和燕藩商品竞争。
就是与大明农村手工业产品竞争,都缺乏竞争力。
但这群家臣元老,利用垄断,将收购价格,压到极为低廉,无限接近成本的位置。
利用低廉的价格,才能与大明商品、燕藩商品竞争。
他们用极大损害百姓利益的办法,确保自身利润。
“而陈祖义政权营运,养兵的钱粮,几乎都出自其治下的农民身上,工商业由于被家臣元老掌握,很难成为税赋主体。”
“所以,如今陈朝百姓,面临这两座大山压迫,一,家臣垄断经济的残酷剥削,二、陈朝政权高额税赋的搜刮,推行乡土村社初期那种欣欣向荣早已不见,只剩下绝望和麻木。”
“王爷,根据军情司汇报,陈祖义也迫切希望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把其麾下的家臣元老,按照当初承诺的分封,送出陈朝疆域。”
“可王爷率先支持倭国诸侯,占据了次大陆滨海地区,婆罗洲这几年,又被咱们迁民抢先占据,而三佛齐,又有梁首领的势利,联合三佛齐王朝,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