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级动物,总要自救,不能被动接受食物链的自我调整和再平衡。”
方孝孺伸手摘了一颗,黄了的杏子,擦拭同时,笑问:“那我们该如何自救呢?”
“其实也很简单,首先了解、掌握食物链规则,培养一批精于生物的人员,掌握某一地的食物链,做到对食物链的监测,比如,较为准确掌握,当地食物链中,各级生物的增长下降趋势,根据食物链变化,要么调整人的活动,要么,引入新的物种,抢先在食物链某个环节失衡前,引入某种生物,人为干预当地食物链的平衡,就好像,我要给蒙汉示范区引入椋鸟。”
……
“随着望远镜这些技术工具的普及,通过抽样调查等方式,对一个地区的食物链情况进行大体监测,其实并不难。”
“我们生物实验团队,现在就承担,为燕华监测各地食物链变化的任务。”
方孝孺、蓝玉相视苦笑。
看吧。
当初,周潮玩动物标本时,燕王支持,多少人在背后笑话这对师生。
可现在再来看。
才发现,玩动植物标本的小周潮,如今已经成为燕藩农业生产稳定的中流砥柱!
可朝廷那边的读书人,有多少人愿意做这种被称之为杂术的事情?
蓝玉摇了摇头,拍了拍周潮肩膀,“怕是,用不了多久,你师傅就要给你著书立说,封爵了吧?”
“我们团队的研究,还只是掌握了一点皮毛,我还没有去世界各地,考察生物的多样性,掌握生物的多样性,远没到著书立说的地步……”
嘶!
周潮内向挠头谦虚时。
方孝孺倒吸凉气,忙把送到嘴里的杏子吐到手心,“这杏子的皮怎么这么薄?这么苦,怎么种这种没有食用价值的杏树?”
周潮抬手摘了一颗,捏开,取出杏核,解释:“方叔,这种杏儿主要食用里面的杏仁,和咱们传统的杏儿不一样,这种变异的杏儿,果肉很少,并且酸涩难吃,但杏仁有一股甘甜,在我们生物研究中,把这种变异称为性状突变。”
“选择这种性状突变的种子,进行一代代选择性种植,就能得到性状稳定的种子。”
……
“这是未来的一种副食品,师傅说了,在农业科技很难再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产量很长时间,不可能发生质的突变时,要充分发展各类副食,充裕的副食,不但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能有效代替主粮,减小对主粮的消耗。”
“如果百姓每天能吃到两把这样甘甜的杏仁,试想一下,每天可以少吃多少粮食?”
方孝孺、蓝玉久久无语。
朱老四这番言论,其实在福建时就已经有了。
所以,朱老四主政福建时,把属于朝廷的山林划拨给农民。
百姓在山林中种植柿子树、枣树、可以作为牲畜精饲料的橡子树等等。
但大明境内,一个个乡土村社,真正能贯彻执行朱老四这套政策的。
其实也只有福建,以及少数革新派控制的县府州域。
反观朱老四呢?
燕华不但贯彻执行这一套政策。
百姓的日常餐饮更加丰富不说,还节省出大量粮食,让百姓赚取更多的钱。
这也就罢了。
还开发培育各种可作为副食,不占用耕地的作物。
很明显。
小周潮这个以往被很多人笑话的生物研究团队,在这方面,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别忘了。
朱老四还有一个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农科司!
蓝玉突然揽住周潮肩膀,“小周潮,这回跟我们回去,你要好好表现,狂一点也没事,我蓝玉给你撑腰,让咱们中原那些腐朽之辈,好好看看,你是如何人可胜天!”
大明,就是缺少冲击!
这次治理蝗灾,就是一次机会!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