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邕一心指导珍璃郡主正确姿势,没有意识到任何不妥,直到他看见珍璃郡主通红的耳根时,这才迅速将手弹开:“对不住,吓到你了吧?”
珍璃郡主心如擂鼓,她羞得语无伦次:“没、没有。”
两人陷入突如其来的尴尬之中,珍璃郡主只觉得被陆明邕触碰的地方,如同火一般烧了起来,无处不热无处不烫。
而陆明邕也如同摸了碳火一样,手脚无处安放。
最后还是珍璃郡主开口打破了沉默:“你看我这个姿势对么?”
她想厚着脸皮,就此赖上陆明邕,但终究没舍得让陆明邕为难。
陆明邕摸摸后脑勺:“对,对的。”
两人四目相对,忽然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这次一套平沙落雁的剑法,珍璃郡主学得很认真,并未让陆明邕再有任何的尴尬。
那不小心惹气的小小花火,谁也没有再提起,仿佛未曾发生过似的。
期间,卫言风送了几次点心过来,看见珍璃郡主,也觉得喜欢的紧,打定主意一定要私下劝一劝少主,趁珍璃郡主没有说亲时赶紧将两人的事情定下。
可是卫言风尚且没有来得及谈谈,宫里来的人
便把陆明邕给叫进了宫中。
等他来到承明殿时,长孙焘早已在那里侯着。
“臣见过陛下。”陆明邕连忙行礼。
元武帝见他来了,终于搁下御笔,将一封奏折递向陆明邕:“平身吧!这里没有外人,无需与朕客气。”
陆明邕大概浏览了一下,然后递到长孙焘手中,直到长孙焘将奏折阖上,元武帝才道:“今日朕唤你们二人过来,是为了谈谈这折子上头的事,最近几日,这样的折子堆满了朕的御案,你们二人有何看法?”
原来,这折子上头,就北疆兵权与南疆兵权,还有沿海水师的归属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通。
元武帝登基时,北疆的兵权和南疆的兵权依旧掌握在长孙焘手中,而沿海水师的兵权,则在先帝在位时期,就交给了陆明邕打理。
至于京城守备军,如今则掌握在陛下手中。
眼下朝局趋于稳定,自然有朝臣担心他们二人功高震主,所以拿这兵权说事。
长孙焘当先表明态度:“陛下,我大秦驻军与边防军加起来,约莫有六十多万兵力,当地驻军自有各处校尉负责,这驻军兵权并不掌握在谁的手中,
陛下一纸圣谕可随意调遣。”
“归雁城十数万兵权,与南疆近十万大军如今虽由臣亲自打理,但陛下是九五之尊,陛下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臣都没有异议。”
陆明邕也接着道:“陛下,臣一切都听从您的安排,也无任何异议。”
元武帝凝望着二人,忽然笑了起来:“朕这皇位如何得来,朕心里有数,你们拥立臣服,朕才是皇帝。”
顿了顿,元武帝认真地道:“无论外人怎么说,朕都相信你二人,今日叫你们过来,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你们,朕能不能把国家安危交到你们手里,你们有没有信心扛起朕交付的重任?”
“如果你们有扛起责任的觉悟,朕自会排除万难,将兵权稳稳地交到你们手里。”
长孙焘话最快,闻言他立即道:“臣一切皆听从陛下吩咐,万死不辞。”
言下之意就是你给我就接,你不给我就放,反正无所谓。
陆明邕则道:“臣对管理水师并无经验,陛下若信得过臣,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元武帝望着两人,终是道:“朕会和风相商量出章程,想办法把兵权光明正大地交付到你们二人
手中。”
“朕想告诉你们的是,无论别人如何想,朕都信得过你们二人。或许朕不够英明神武明辨忠奸,但朕绝不会让忠臣良将心寒!”
长孙焘和陆明邕齐齐拱手:“臣等唯陛下马首是瞻。”
元武帝笑道:“好了,你们也别动辄三呼万岁表忠心了,你们一位是朕的亲叔叔,一位是朕的左膀右臂,成日这般拘谨,搞得好像朕苛待你们似的。”
说着,嘉佑帝又将一封折子递给二人看:“今日还有一件喜事,风先生已经将淇王府十六的身份核实了,证实是荥阳王世子司马玄陌不假,这次他在归雁城一战中立下大功,真不愧是荥阳王的后代!”
“朕已经拟好圣旨,重建荥阳王府,而荥阳王爵位则由司马玄陌继承,世袭罔替。他是你们二人的亲戚,朕把这事告知你们,也好让你们高兴高兴。”
二人齐声道:“陛下英明!”
元武帝继续道:“北齐的事总不能一直搁置着,眼看已经入冬了,这个时候是北齐人最缺少粮食的时候,再不解决俘虏问题,反倒成我大秦帮北齐熬过这个冬日。”
长孙焘道:“陛下所言极是,北齐
一事悬而未决,终归是一大问题,我们得尽早解决才是。”
元武帝道:“这个吴提的事,朕也听说了,朕有心将此人扶上王位,扶持一个臣服于大秦的傀儡政权,这样也省得大秦浪费人力物力去管理他们,可朕却还有几分顾虑,吴提竟然能布下如此大的局来坑害自己的同胞。”
“一则说明此人并非等闲之辈,二则说明此人绝非善类,朕担心他上位之后,反倒让北齐更加强盛,让他们十年之内仍有侵略我大秦的能力,所以朕迟迟下不了决定。”
“但朝中也有人希望将北齐纳入大秦的版图之下,这样想的臣子还不少,朕也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得罪狠了,所以皇叔、明邕,你们二下去琢磨琢磨,该怎么让朕和平地办成此事。”
长孙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