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前走着,忽地问了这一声,先让朱瞻壑啊了一下。
后他立马反应了过来,回答道“孙儿知道皇爷爷,也有难处,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皇爷爷也不好对代王动手,若是动手,恐怕宗室难平”
毕竟当初朱棣自己定下了一个不尊法度得藩王处置政策,初犯从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则告太庙废之,而代王这一回没证据,就没法算。
“就这吗?”朱棣忽问道。
朱瞻壑稍微思考了下,继续道“还有如果没证据情况下,废了代王或杀了代王恐影响皇爷爷的削藩大计”
“皇爷爷登基后,先是恢复被建文削去的藩王,并且再多加赏赐宗室,一是为了拉拢宗室,二是为了麻痹宗室,因为靖难打了四年,对中原地区破坏较大,所以在国力没彻底恢复前,得稳住藩王,以防造反”
“这个时间段皇爷爷削藩只有盯着藩王犯错,名正言顺得削弱,如代王当初犯错,皇爷爷借此削去护卫,软禁在应天府,若现在再应天府没证据情况下直接废了弄死了代王,恐让应天府藩王人心惶惶,影响皇爷爷大计”
“孙儿大胆猜测,皇爷爷接下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慢慢瓦解诸王手中兵权,同时颁布各种限制藩王权力得政策,而来稳固朝廷”
朱瞻壑这话才说完,让后面走着的太监公公小鼻涕差点一个踉跄,这是能听的皇家秘闻?
朱棣稍微差异的看了朱瞻壑一眼,“你小子知道得太多了”
徐妙云拍了他一下,“还说你得大计,没人能看出来,这不就让人看出来了”
朱棣脸上微微闪过一抹尴尬,强硬的说道“就算有人能看出来,也不敢说,这小兔崽子还是太年轻了”
不过这里没外人朱棣也并不忌讳,于是在问道“那对于削藩,你小子怎么看,觉得要如何削弱”
“孙儿对削藩得看法是,根据历史上来看,汉朝七国之乱,晋朝得八王之乱都证明了藩王不能拥有太多兵权,削藩是势在必行,孙儿认为要削”
朱棣点点头,再徐徐问道“那你觉得,这藩王要如何削呢?”
“孙儿大胆猜测皇爷爷是准备采用,高巍的计策采取怀柔手段来削藩,将拥有兵权的边境藩王封地改封到内地来,从而在慢慢限制藩王的权力,弱化藩王”
“嗯”朱棣点点头,没错他确实是这么想得。
“不过孙儿也到有一个大胆得想法,当然这个想法至于利弊关系没实践也不清楚情况”
“哦,你说说”朱棣说道,这一走,慢慢就回到了后宫,坐在院子中,徐妙云去拿了一件袍子给朱棣披上。
然后再递给了朱瞻壑一件锦袍“夜晚凉,披上别凉着了”
“谢谢皇奶奶”朱瞻壑接过锦袍,随后又和朱棣谈论起来。
“孙儿所说之法是,藩王封地对调,每四年对调藩王封地,同时对调得还有手中兵权护卫”
“每一个藩王在一个封地待久了,底蕴、人脉、威望、都在该封地,可若是每四年对调,能使藩王一时间建立不起来深厚的底蕴,若想作乱,更是难上加难”
朱瞻壑说了这个办法,让朱棣也稍微明白了他的想法,确实这么做,好似不无不可啊,甚至这么做,在藩王手中稍微留下一些兵权,继续守边也不无道理,似乎翻不起大浪。
毕竟手下都一下换了,亲信的将军士兵都没了,什么底蕴一下烟消云散,想要起兵得困难可谓之多,甚至不敢起兵。
“这是一个好法子,虽然这么做估计,其中也有问题,但是相比藩王长久在一地,拥兵自重得问题,这不算大问题”
朱棣喃喃,显然是对他这个方法有着一定肯定,同时也是思考其中得弊端,最后他灵光一闪。
“若这个方法,用在各地将军身上好似也不错”朱棣一下想到,以此也能制衡将军,侯爷,国公拥兵自重。
当然这个朱棣也明白其中有着弊端,这法子在和平时期采用没问题,如果是战时,一下对调了,不了解对手,不清楚手下,就是个大麻烦,所以要加上一些限制。
朱棣提出这个后,朱瞻壑是没想到,朱棣一下想到了此处“将军对调,其实对于军队,孙儿想法是各地驻防军队,孙儿觉得可采取,换防模式”
“换防?”
“嗯,军队防区对换,能提高军队面对敌人的次数,从而提升军队战斗力,也能一定程度上打击内部的腐败等等问题”
朱瞻壑说的这个政策其实在朱棣迁都北京后,就让内地军队轮流戍边和换防差不多,可问题是路途遥远,条件简陋,随军官吏将领不满劳累奔波而对士兵们任意责罚,所以时间一长逃兵越来越多。
导致兵员大减,时间一长加上每次轮流戍边,都是军费在燃烧,所以被叫停了。
在明朝中后期,在有人提出来过,这个时候明朝军队内部贪腐严重,战斗力下降。
有官员上书皇帝,让军队换防来增加军队面对敌人的次数,而提升战斗力,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
“军队对调防区,将内地军队换至边防,能避免内地军队长时间在内地,无战事,导致军队松懈,没有战斗力”
朱瞻壑说得这个问题也是大明中后期得问题,内无太多战事,导致军中贪腐严重得同时战斗力下降。
朱棣琢磨思考着,这也貌似可取,可也存在着大问题一是军队牵动,长途跋涉,大规模换防,那就是军费在燃烧。
但是他并没一下肯定,这不是儿戏。
“其实孙儿知道这个法子里面存在很多问题,最大问题是路途,之后再就是经费问题,但是这些都能解决”
“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