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叶洲提出来的的确是最笨的办法,却也是最牢靠的办法,入山无非两条路,然后是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两条路入山之后南辕北辙,另一种可能是两条路能汇成一条路,显然后者更皆大欢喜。
但陆南深给出了不乐观的看法。
“凶手很了解我们中的人,所以不会不清楚年柏宵是车手,就算路上遇上阻碍,以他的能力也会抢回不少时间。既然一切都在他的预判里,他怎么会想不到我们能用这种办法。”
杭司迅速反应过来他的意思了,“你是想说就算我们进去走上20分钟车程,也未必能找到姜愈?”
陆南深点头,“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声频开始就是车辆行驶声,无法确定起点。”
这种情况下事情就会变得棘手。
孟姑山里究竟有多大就连当地人都说不准,不能漫无目的地一直往前找。
那问题就又绕回来了。
“还是要确定方向。”年柏宵说。
就是眼前面临的问题,一南一北的路,走哪条?哪怕不能百分百,也必须要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才行。
“或许,我们可以走南路。”杭司轻声说。
陆南深低头看她,问为什么。杭司说,“我相信你的判断。”
按照当初两人的不同意见,再到实地勘察来看,陆南深在声频里听出来的是南路,杭司则相反。
陆南深听杭司这么说,心里自是温暖,但情况特殊,他们没有试错的机会。便轻声说,“我们还是要重新确定一下才行。”
重听一遍肯定没时间,冷不丁的陆南深想到了一个关键,他看向年柏宵——
“听车轮声你能判断出车辆拐弯方向,对吧?”
年柏宵想都没想,“当然,不过要声音很清晰才行,我就是个正常耳朵。”又看向他,“你不是也能听出来吗?”
否则当时怎么斩杀的其他车手。
“我听出来的和你用经验判断出来的不一样。”陆南深说了关键,“声音不清晰好办,我可以把车轮的音轨单独拎出来。”
这些基本软件都是陆南深在手机里必备的。
二十分钟声频不能全都让年柏宵去筛选判断,毕竟分歧在最后的部分,所以音轨就提了最后一分钟。
年柏宵听声音的时候回了车上,车窗和车门一关周遭都安静。
就像是年柏宵刚才说的,他只是个普通的耳朵,所以在通过车轮声去判断行驶方向时没陆南深那么快速,而且出于谨慎,他来回来地听了好几遍才敢确认。
通过最后车轮行驶的声音,年柏宵给出的判断是南路。
跟陆南深的判断一样。
方笙问,“那就是南路了?”
三个人的意见,两个人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杭司没意见,毕竟她一早就表明她更相信陆南深的判断。可陈叶洲有所迟疑,三个人,三个判断标准。陆南深是通过声音直觉,杭司是通过声频的震动,年柏宵则是通过经验判断。
陆南深能理解陈叶洲的想法,他同样也有迟疑,虽说年柏宵的判断跟他一样,但也不是百分百能保证,而杭司呢,她的感觉也几乎没出过错。
这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
陈叶洲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样吧,我觉得笨方法还得用,只不过这次我们有了侧重点。南路派主力过去,再分几个人趟一下北路,中间时刻保持卫星电话的畅通,南路一旦有发现就通知北路的人撤回南路。”
其他几人没什么意见。
既然北路只是备选的话,那陆南深和年柏宵都会将重心落在南路上,杭司和方笙也必然要跟着陆南深和年柏宵。
陈叶洲知道陆南深、年柏宵和杭司的本事,至于方笙,他迟疑了一下,“要不然留在车里安全些。”
方笙刚要说话,就听年柏宵提了反对意见,“不行,她要留我身边,旷山野林不能留她一人在车里。”
方笙一怔,愣愣地看着年柏宵。
杭司在旁微微抿唇浅笑。
她的笑意掩在浅淡的夜色里,却是赏心悦目得很,就被陆南深不动声色地纳入眼底。
陈叶洲缓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或许他想说的是“荒山野岭”四个字,清清嗓子,“可以留下一个警员保护她。”
“我不用……”方笙想解释,但又不知道怎么说,
还是陆南深拍了板,“她还真不用,跟着年柏宵就行。”又不疾不徐补上个更合理的理由,“没必要浪费人手。”
最后兵分两路,南路为重点。
陈叶洲不放心陆南深他们,毕竟凶手在南路的可能性极大,于是他决定跟着他们走南路,其他几位手下走北路。
入林后小路果然很窄,两旁林木丰富,但因为冬季的缘故不少枯枝,于是车身开过去就能听见枯枝打在车身上的声响。
来时三辆车,入南路是两辆车,陈叶洲单独开辆车在后面跟着。
这次陆南深坐了后座,跟方笙调换了位置。
理由是,他正好跟年柏宵一前一后打好配合。
杭司也没反对,倒是方笙略显别扭地坐到了副驾驶上。
林间路十分不好走,下过雨又赶上降温,即使年柏宵这样的老手也都开不快。而且村民们说得没错,他们已经感觉到快要下雪了,一旦下大,那就面临着封山的后果。
路巅,车里的人也坐不稳当。
副驾的方笙抬手攥着扶手,尽量稳住身体。
杭司缩在后座还好,但陆南深不大稳当,也不扶住,就跟着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