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有些迷茫。
“破立”之说听过很多,基本都是“破而后立”、“不破不立”,指的是破了旧的,立起新的,这“先立后破”是什么意思呢?
陈博陵没有跟袁世凯打哑谜。
日本获得了在朝鲜的驻兵权,暂时看来不可逆。不过想要预防日本暗中做大,并不难。
从传出的消息来看,日韩约定,日本驻守两个中队保护日本使馆。按照日本军制,一个中队一百多人,两个守备中队,算上指挥官等一众杂役,也不会超过400人。
而入朝的清帝国军队有多少人呢?庆军3000人,外加丁汝昌三艘军舰!所谓“先立”,就是让庆军“立”在朝鲜。庆军与日本守备军将近10倍的差距,还怕他掀起风浪?
袁世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庆军在平定朝鲜兵乱后应该撤回原驻地,或另做他用?
“如果朝鲜之乱没有停止呢?”
袁世凯恍然大悟,只要让朝鲜之乱继续,同时加深上层对朝鲜重要性、驻兵朝鲜必要性的认识,那庆军不就顺理成章驻守朝鲜。
袁世凯是聪明人,理解了这个“立”字,那“破”字就更容易理解,只要军队“立”在朝鲜,还怕找不到“破”局的办法?
这就是先立后破!
想到此处,袁世凯目光炯炯的盯着陈博陵,说道:“博陵兄如此谋智,可比张良、诸葛、刘伯温!”
陈博陵正在喝酒,感受袁世凯的目光,抬头对望,随即说道:“本人男,爱好女,不好男风。”
袁世凯故作严肃道:“巧了,我也不是迎‘男’而上的人!”
陈博陵先没反应过来,想到自己的前一句话,瞬间明白了话中的意思。
谁能拒绝一个诙谐有趣的朋友呢?
二人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话题轻松了许多。袁世凯说着军旅中的趣事,陈博陵哼着凝香苑中的小曲儿……
陈博陵来之前,袁世凯本就喝了不少,随着前番诉说,酒又跟水似的灌入喉咙,袁世凯已经有了几分醉意。
喝酒这种事,很忌讳中途加入,为什么呢?
拿两个人来说,一人醉意朦胧,一人完全清醒,两人喝酒聊天很难再同频。这样的酒,喝着没意思。
陈博陵看出其中关键,谎称还有安排,下次再来拜访。
袁世凯本想与这位好友促膝长谈,但看出陈博陵已经有去意,也没有过多挽留。只说招待不周,来日设宴赔罪。
“闲暇时间,慰亭也可来崇明楼找我。”临行前,陈博陵报了自己的居所。
二人虽然只见了两面,但关系已经深厚起来,称呼上了字号。
那为什么袁世凯称呼陈博陵为“博陵兄”呢?
礼节中,直接称呼名字是一件很生硬且有些不礼貌的事情。陈博陵一直没有主动报自己的字号,袁世凯主动问起,得到的回应是,也曾有过别号,后来在海外诸国学习生活,觉得一个名字用着方便,因此便不再使用。
与袁世凯分别后,陈博陵感觉有些饥饿。今日很是无语,先是被杨三力打扰,后被袁世凯拉着喝酒,饭基本没吃。
游历朝鲜,作为一名合格的吃客,陈博陵早就打听了汉城的特色美食。城中一家小店“别杂汤“做的不错,一直还没来得及去,刚好趁今日无事。
所谓别杂汤,就是羊肉肥鸡炖海参。据掌柜的说,自己祖辈曾是朝鲜王宫的御厨,后来落到民间,开了这间一品鲜。
店中品类不多,但仅仅是别杂汤配上烙饼,已经让小店名声远扬。
夏日午后,一碗滚烫的别杂汤,喝的陈博陵大汗淋漓,浑身通透。
吃饱喝足,回崇明楼洗澡、睡觉。陈博陵心中想到,晚间可以听听清丽的朝鲜小曲儿。
步子轻缓,经过距离崇明楼不远的巷子,陈博陵闻见血气。
庆军入城,这汉城反而更不安稳,原本不想过多理会,却隐隐约约听见巷子中的窃窃谈论。
“金老汉两口子死的太惨了!”
“谁说不是!秀贞那姑娘也被抓了去,凶多吉少。”
……
陈博陵感官异常灵敏,将小声听了个真切,他忽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顺着巷子走了进去,一处小院门前聚满了人,陈博陵不理会众人疑惑的眼神,挤进人群,看到眼前的景象,瞬间双眼充血。
很普通的一户人家,可惜四处破烂,院子正当中停着两具尸体。
一人躺在地上,鲜血从胸前殷处,流了满地。看面容,正是今天上午崇明楼中的金老汉。
另外一妇人蜷缩在一侧,被一刀封喉。双手抱着脖子,张着嘴,双目向上翻白,眼角崩裂,可想而知生前经历的痛苦。
陈博陵没再多看,深吸一口气,神色平静的转身离开了小院。
---
袁世凯沐浴结束,洗去一身酒气,打算休息片刻,可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于是,着装到书房深考,该如何劝说提督、运作庆军驻扎朝鲜?
正在此时,听到门口来报,陈博陵去而复返。
袁世凯来到会客厅中,只见陈博陵面无表情,说到:“帮我找个人,杨三力。”
同时,陈博陵简陈述了今日上午发生的事情。
军营看似很大,但时间、地点、人物明确,还有人断掌,受伤,袁世凯很快便锁定了杨三力的身份。
袁世凯与陈博陵一行没有耽搁,来到黄仕林营中。巧了,黄仕林不在,杨三力也不在。
来到营务处,见到断掌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