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8章 渡江(1 / 2)

锦衣卫的行动速度依旧很快,即使在深夜里边,他们这一行人穿梭在江上也展现出了第一种极为干练的姿态。

这种姿态体现的最大的方面便是在码头与长江南岸停靠的时候。

因为压着诸多人犯的缘故,这趟行程本就极为复杂,毕竟一边要从深夜的码头上下来,一边还要防止犯人逃窜,这其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虽然也算不上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但繁琐总归是有的。

而锦衣卫这伙人却在下场的同时,以人盯人的方式迅速在整个码头附近编织了一张泼天大网。

非但每一个被他们捉来的犯人身边都有持刀的锦衣卫在警戒,胡轲抬眼望去在码头的内部也早已安插好了锦衣卫放哨的探子。

而在整个下船的过程当中,之前一直坐在甲板上的那位锦衣卫指挥使徐允恭也突然不见了踪迹。

不过这些都不是骨科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他没有和另外一群人一样,直接享受请一位持刀押送的待遇,但一直盯着他的那两个锦衣卫也丝毫没有放松对他的控制。

之间的区别就是另外一边已经把刀拔出来了,而这边刀始终藏在刀鞘之中,暂时没有要拔出来的意思罢了。

因为是夜晚的缘故应天城那边还没有开门,而锦衣卫虽然权力大了一些,但很明显也不至于大到让都城半夜替他们开门这种地步。

于是乎,这群人在抵达了城门之后先是向城楼上的守军递上了一个条子。

这个条子并不是说让他放他们进城,毕竟这种事情多少有些强人所难,甚至有些匪夷所思,这可是堂堂京城岂是你想进就进的地方。

锦衣卫这一次给城楼上守军的条子,单纯的就是跟对方通个气,表明自己将要在城门外边暂时驻扎下来,让城楼上的守军不要过多的怀疑。

一群人突然出现在了都城的城门门口,还不跟人家打招呼,尤其还是一群拿着制式佩刀的家伙,这对于任何一个守城的将领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

而等锦衣卫的人把条子递上去之后,城楼上守军也立刻传来了一阵嗡嗡的响声。

这个响声对于没上过战场的胡轲来说有些陌生,但对于其余的锦衣卫来说却十分的熟悉。

这分明就是对方将方才已经安置好的弓弩给重新送了回去,那弓弦以及弩弦缓慢松动时发出的震动才形成了这种弥漫一片的嗡嗡声。

尽管距离天亮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但临时驻扎这个营地依然十分有章法。

毕竟现如今能当上锦衣卫的家伙,要么是勋贵二代,要么是正儿八经从战场上历练出来,并且获得过一定战功的有功将士。

这些有功的将士子不必说,本就是从尸山血海中征战出来的,战场上的经验远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来的丰富。

尤其是作为被朱元璋亲自挑选到锦衣卫当中的人手,自然各顶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的军事素养十分之高,在布置好营地的一瞬间,并不需要徐允恭亲自下令,他们便能凭借着过往的经验立刻开始布置起一个临时的小营地。

而那些勋贵子弟们,虽然动手能力没有这伙将士们来的那么强,可毕竟他们也自小是从军营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种种手段也并不比那些军士差特别多。

更何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小时候也是从苦日子当中过过来的。

大明建国至今不过十来年的功夫,而立国之初划分的那些工程当中,有不少都是在朱元璋称了吴王之后才纷纷投靠过来的。

这里边既有穷困到极点,走投无路之下才参加义军的被迫起义的普通百姓,也有那些混不下去的小地主们变卖家产摇臂一呼,便呼应了起义的潮流,从而在新的时代里,为自己提前站好一亩三分地的识时务者。

很明显于乱世之中,他们这种人的身份都统统不值钱,而在没有跟着朱元璋彻底发迹之前,他们家里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而这些勋贵子弟们,有着这样一番穷苦的经历,也就使得他们在锦衣卫重当拆的时候并没有显现出那种骄矜的样子。

这同样也是朱元璋刻意挑选的结果。

朱元璋对于自己手底下的官员到底都是什么样的一个阶级分布,他心里自然是十分清楚。

虽然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可能不懂什么叫做阶级,但他也能将这些林林总总的官员通过他自己的一套标准划分成不同的利益派系。

现如今既然他要亲手打造一支只听命于皇帝的暴力力量,那么这里边的人手自然是要精挑细选,尽可能的选的那些与皇帝站在同一个利益体系下的官员的子弟。

这也就导致了虽然大明的勋贵子弟当中不乏有直接从前朝投降过来的那些投机分子,但给他们的官位虽高,可对于他们的态度,却和那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穷苦兄弟出身的官员们截然不同。

高官可以给你,厚禄也可以给你,但是想要真正的触碰到权力的核心并不可能。

上一个这么做的例子,便是青田先生,刘伯温。

刘伯温与整个大明朝建立的过程当中,不可说功绩不卓越。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他所代表的那个浙东士族的加入,才使得朱元璋能够在和陈友谅的战斗当中获得极大的助力。

而后来在对张士诚的行动当中,也是因为浙东氏族的影响使得张士成的参与势力几乎没费多少功夫,就被赶到了边远的犄角旮旯里面。

然而就是这样,一只对大明有着突出贡献的利益群体,与朱元璋而言,却始终犹如眼中的钉子一样。

为了拔出这颗眼中钉,他甚至不惜于跟自己当年关系还算不错的刘伯温直接撕开脸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