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跟我一起吧。”
徐允恭对着刑房小门的方向做了一个请的动作,他的这个动作让胡轲与姚广孝着实有些惊讶。
徐允恭在这个时候表达出来的这种诚意,委实不像是他这个身份的人,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于是这三个人也不再多说什么,跟随着徐允恭的脚步就往诏狱上层去走。
这一趟曲曲折折的道路,对于姚广孝来说倒没有什么好惊奇的。
他本来来这里的时间就不长,心里没有多少负担,再加上先前借口探望胡轲的名义,他对诏狱上上下下倒也还算是熟悉。
可对于胡轲而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情。
他这已经是第2次被关在诏狱里面了,在那阴暗的地方呆久了之后,这猛地向上走,看见大片阳光的时候,心里就如同被遮光线,直接刺穿了一样,强烈的光芒照的他有些睁不开眼睛。
同时周遭一切的事物,也不停地勾起胡轲过往的一些回忆。
上一次他以一个自由身出现在这里的时候,还是和那个叫朱汜的小伙伴一起在这里上演了一出火烧连营的越狱好戏。
而现在当初自己放火,所留下来的印记已经消失不见。
尽管大明的财政现在
捉襟见肘,可再怎么穷也不至于让皇帝特意设置的衙门遭这份罪。
再加上诏狱这个地方,的确还相当紧要。
在眼下这个朝堂权力斗争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里边,这里边关押着的人员可都是重要人物。
对于如此一个重要的地方拨款重新修缮,也变成了一件相对合理的事情。
想到这里胡轲再也忍不住心里那个困惑已久的问题,对着前方的徐允恭开口问道。
“敢问指挥使大人,那位枫林先生家的公子现在可还好。”
胡轲这里所提到的枫林先生,这是当初朱汜假托的那位长辈,翰林学士朱升。
他此刻之所以把朱汜的身份用这样一个拗口的方式给说出来,就是在向徐允恭提示,朱汜这家伙是有背景的,虽家道如今已经中落,但到底也应该看在朱升这位大明开国功臣的份上,给他的子孙稍加关照。
胡轲能作此想,是因为从他的视角里看过去朱升的身份还是相当值钱。
这位早在前元时候就已经成为当地有名大儒的学者,当大明的大军在邓愈的率领之下抵达徽宁府的第一时间,他就立刻与这位大明的将军取得了联系。
随后更是经过邓愈的推荐,直
接前往应天府,接受朱元璋的召见。
而正是在这一趟面见朱元璋的经历当中,朱升让所有人都深感佩服的九字方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可以说朱升的这一方略,对于当时的朱元璋集团来说非常关键。
彼时的朱元璋虽然在取得了一系列胜仗之后已经获得了不菲的资源,但对于天下大势的判断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
虽然朱元璋当时已经获得了一系列听上去甚为吓唬人的名号,就比如“韩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这种冗长且拗口的职位。
但实际上在收纳了无数智囊之后,朱元璋集团内部对于天下大事的评判出现了无数种不同的建议。
这些纷乱的场面,一时之间让整个大吴集团陷入了停滞当中。
而朱升带着他九字方略的出现,一下子就让朝堂上面纷乱嘈杂的声音全部安静了下来,无论是一开始抱有何等想法的人才看到这九字方略之后,都立刻选择闭口不言。
并且朱升当年的功绩还不止于此,在其后升为翰林学士之后,他更是领着一帮儒生开始根据儒家攘夷的理论,为朱元璋对两浙的军事行动进行辩护,称其为“驱胡
虏而复圣域,变左衽而为衣冠,再造之功于是为大,自开辟以来,帝王之兴未有盛焉者也!
在那个讲究师出有名的年代里边,朱升的这些举措,无疑对于朱元璋集团而言意义巨大。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大明取得一统开始封赏功臣的时候,这位也算是功勋卓著的老臣却在洪武二年主动辞官隐退。
而胡轲此时就是要利用朱升的这份高洁,来提醒徐允恭,对朱汜不能斩尽杀绝。
不过出乎胡轲预料的是他这番话说完之后,徐允恭只是脚部略微停了一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
此时若是胡轲能看见徐允恭这类的话,他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疑点。
此刻徐允恭的脸上也有点懵,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枫林先生家的公子是指的何人。
这倒不是,说徐允恭连枫林先生都不知道是谁。
相反,这位在军队里面享有一定名望的老先生,徐允恭相当了解。
而正是因为这份了解,他很清楚在诏狱里边根本没有风林先生家的任何亲人。
也因此对于胡轲这突然有些冒失的提问,他一时之间这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这个时候姚广孝发现了其中的端倪,于是这个聪
明的大和尚灵机一动,便开口委婉的提醒了一句。
“贫僧曾听胡先生提到过这位朱汜兄弟,其行事虽然莽撞了些,但这一片对于朋友的赤诚之心,着实让人感佩。”
关于燕王朱棣这一层假托的身份,姚广孝倒是在闲谈的时候听朱棣讲过。
这个时候见徐允恭有可能把那件事给说漏嘴,这位燕王府的智囊立刻出来把这个窟窿给补上。
见姚广孝已经提醒到了这步,徐允恭这个时候也反应了过来。
“放心吧,越狱之事,放在外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