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家师方孝孺:开局被灭十族> 第三十七章 群臣施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群臣施压(1 / 2)

自从接任了这个礼部员外郎的官职之后,陈默便着手了狼筅的制造,他和朱高煦的赌约期限是十日,而为了能够尽快制造出狼筅,他一连在作部待了七天。

这七天之内,陈默一直没有上朝。

而朝堂之上则因为是否要在今年冬季与扶桑开战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主战者认为扶桑日渐骄横,这完全是因为宋朝期间的疏忽和纵容,大明如今另立新政,理应对扶桑做出打击,况且朝鲜归顺大明已经多年,如果不在此时为朝鲜伸张正义,那可能会寒了其他藩属国的心。

反战者认为朱棣主动宣战不太明智。

大明刚刚经历了一场靖难之役,藩王离心,国力亏空,如今正是应该与民更始,让百姓休养生息,至于与扶桑开战的事情,完全可以向后推移。

朱棣最近几天也被这件事情搅扰的心烦不已。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每天上了早朝,就要听群臣争论这些事情。

朝中许多武将都是在靖难之时随他起兵,作战勇猛,性格也是极为暴躁。

前几日扶桑使臣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这些武将早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杀意。

若不是有朱棣约束,他们恐怕早就起兵出海,远攻东瀛了!

群臣的争吵虽然头疼,可是朱棣又不能不上早朝。

如今皇位还未坐稳,许多事情还需要他亲力亲为。

在王景弘的陪同之下,朱棣来到了朝堂之上。

文武群臣此时已经站列两端,朱棣手拄龙椅扶手,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山根:“今日上朝,各位都有什么事情想要禀报?”

朱棣此言一出,立刻有一名老臣走了出来:“陛下,微臣今日还是要老调重弹,臣以为在此时机与扶桑开战着实不妥,希望陛下能够收起好战之心,与民更始!”

这老臣身着红袍,胸口的位置绣着孔雀,一看便是一位三品文臣。

听他提起此事,朱棣颇为不满:“朕昨天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朕意已决,万难更改,况且现在兵部还在加班加点的改良兵器,为的就是今年冬天与扶桑决战。”

“可是陛下,靖难一役,百姓罹难失所,天下为之震荡,况且今年民间的收成并不算好,如果非要与扶桑开战,那一定会对国家造成重大的压力……”

这老臣话音未落,便有一名武将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李大人这完全是妇人之见,试问朝廷是否要开战,难道是根据年景决定的吗?况且如今百姓生活富足,家家都有耕地,就算只是一年收成不好,百姓也不至于因此饿了肚子。”

“如今扶桑国内群雄割据,大权旁落,尚未一统,陛下选择在此时开战,为的就是震慑周边国家,保证我大明国境康泰。”

“如果不趁此时动手,明年足利义满若是得胜,那咱们的压力恐怕还要更大,等到那时,李大人能亲自上阵与倭寇厮杀吗?”

“你,你这完全是匹夫之勇,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生活温饱尚不能足,如果要在此时开张,那定然会激起民愤,等到那时,你们承担得起责任吗?”

“李大人,依你所说,那福建沿海的百姓现在还正遭受倭寇欺压呢,你要不要问问他们是否愤怒啊!”

一文一武两位大臣在朝堂之上吵得不可开交。

朱棣脸上闪过一丝愠色,同时冷声对其呵斥道:“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朕昨天不就已经说了,不想再在朝堂上听到此事吗?”

“我看你们是温饱的日子过得太久,已经不记得当初的内忧外困了!”

“如果任由扶桑一味做大,日后大明定不得安宁!”

朱棣说着,抬头看向了站在下方的李宗元:“李宗元,你是建文旧臣,思想守旧,朕不怪你,但是朕从今以后不想再听你提起此事!”

朱棣发怒,群臣俯首。

哪怕是刚刚和李宗元辩论的那名武将,此时也已经退回到人群之中,不再言语。

李宗元虽然得到了朱棣的警告,可他却是凛然不惧。

他手拿护板,走向前方,眼神坚定的对朱棣说道:“陛下,老臣虽然是建文旧臣,可我却是心系大明,从未更改。”

“开战之事,理应由群臣一同商讨,而不是陛下独断专权,并与武将沆瀣一气。”

“陛下若是不肯收回成命,老臣宁愿撞死在这奉天殿上!”

李宗元说着,顺手取下了自己头上的发簪。

他披头散发,仰头看着朱棣,眼神中满是坚定。

听到他的威胁,朱棣冷笑了一声:“李宗元,你是在威胁朕吗?”

“是不是在威胁,陛下心里应该清楚,我等今日代表的并非自己,而是天下黎民,各位同僚,若是有与我同心者,还请死谏!”

在李宗元的煽动之下,在场的文臣站出了许多。

看他们的意思,明显是想借此机会向朱棣施压,希望朱棣能够收回成命。

朱棣眼中闪过了一丝怒意,但却并未表态。

这群人代表的可是大明的半壁江山,就算是永乐大帝,也不敢轻易招惹他们。

就在他考虑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准备死谏的大臣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自奉天殿外响起:“各位大人,尔等沽名钓誉,还在此扬言要死谏陛下,你们可真是好大的胆量!”

听到这个声音,朱棣的眼中立刻闪过了一丝喜色。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在作部待了整整七天的陈默。

听到这声怒斥,在场的诸位大臣纷纷将头转向了殿外。

陈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