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此时的表情突然变得十分认真,他紧盯着陈默打量了一番,随后满脸严肃地对其问道:“以往你绝对不会以这么认真的态度和朕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看来你这次是真的想要查办此事,你是真的觉得这群色目人有问题。”
“陛下,不是微臣觉得他们有问题,而是他们真的存在有诸多的问题,这件事情微臣三言两语难以和您讲述清楚,可是您应该明白大明如今的底蕴有多雄厚,可是您能够保证大明日后的历代君主都能如您一般励精图治吗?”
“扶桑如今为何会发展到如此程度?就是因为他们曾在唐朝时远隔重洋来到大唐,并在大唐学到了许多扶桑原本学习不到的知识。”
“也正是因为他们积累了这些知识,所以他们才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技突飞猛进,积累了足够的底蕴并频频骚扰我华夏边境。”
“他们的文化底蕴或许不如大明雄厚,可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却丝毫不亚于我们,甚至可能要更强于我们。”
“如今的扶桑就是前车之鉴,如果不对他们加以克制,那大明的未来很可能会如同朝鲜一般成为群雄争霸的擂台。”
“等到那个时候,太祖皇帝一手创建的基业恐怕就将毁于这群番邦蛮夷的手中。”
“微臣知道陛下对于我大明的国力有着极大的信心,可是在繁盛的帝国最终都有落幕的一天。”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六国,最终二世而亡。”
“汉唐强悍,繁盛百年之久,可最终却还是被新朝取代。”
“相较于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我们不过是这片土地上的过客而已,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在我们能够掌控这片土地的时候,尽量为这片土地杜绝任何外来的影响。”
“我们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出更加周全的考虑,这件事情绝对不能一笔而过!”
陈默此时的态度十分明确,那就是要求朝廷能够彻查此事。
朱棣并没有继续翻阅奏折,而是紧盯着面前的陈默,似乎想从陈默的这番话语中辨别出他的真实意图。
朱棣突然觉得面前这位年轻人有些陌生。
原本他只是少年意气。
无论是在对扶桑出兵这件事情上,还是在追查靖难反贼的这件事情上,陈默给他的感觉都是遇事不成熟,不冷静,永远像是一个少年一般生性跳脱,但是理解不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可是如今陈默的这番话却给他带来了一种发人深醒的感觉,他恍然间觉得不成熟的似乎是自己而陈默刚刚所引出的这番论调似乎的确是为了千秋大业而计。
按理来说,朱棣身为帝王是绝对无法接受大明日后会被其他新朝取代的这个真相的。
可是此时的朱棣在听完了陈默的这番话后却显得十分轻松。
每天上朝的时候,他都可以听到下方的那些臣子山呼万岁。
可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清楚,天下哪里有人能够真的活到万岁?
秦始皇当初命人修建的长城,如今仍旧横亘在中原大地。
可是当初下令修建长城的秦始皇,现在却早已经变成了一抔黄土。
没有人能够活过千秋万世,也没有一个朝代能够一统江山。
朱棣毕竟是马背上拼出来的皇帝,所以对于这些事情,他要比其他人更能接受。
听完了陈默的这番话后,他开始认真审视起了这个话题。
他现在的确足够强悍。强悍到足以征服周边的国家,让他们大明俯首称臣,可是陈默刚刚那话说的倒也没错,他如今能够保证周边的国家对大明俯首称臣,可是他能保证自己后世子孙仍旧保持有如此能力吗?
别的暂且不说,就说他册封的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虽然拥有一颗常人难以企及的仁心,可是在政见之上却与他有着极大的冲突。
自己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为大明开疆拓土,为后世子孙奠定一份万世不改的基业。
可是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却一直想要体恤黎民百姓,希望百姓们能够借此机会休养生息,不要再像之前那样蒙受战端之苦。
这就是父子二人对于政见之上的不同理解。
而这也会导致大明未来的走向出现偏移。
朱高炽虽然能够对大明施以仁政,可是小国向来畏威而不畏德,如陈默所说的情况可能在自己驾崩以后就会发生,而等到那个时候自己又将如何干涉这个国家?
朱棣不知不觉间竟然再次生出了想要费力太子的想法,可是陈默现在却并不了解朱棣的意图。
他还以为朱棣现在的深思是在为处理这件事情而做准备,而他现在则是将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朱棣的身上。
他希望朱棣能够明白此事的重要性,希望朱棣能够下令彻查那些涉及到此事的色目商人。
这件事情已经调查,那京城内部多半数的色目商人恐怕都将受到裹挟。
君臣二人相持片刻,朱棣最终点头说道:“既然你觉得这件事情可能会对朝廷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那朕今天就答应你的要求,准许你调查此事!”
说到此处,朱棣略一停顿:“不过有件事情朕要提前和你说明,这件事情虽然可以调查,但你却不能搞得兴师动众,满城风雨。”
“你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朕为何会突然将你发配到翰林苑。”
“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安排,就是因为你之前所做的事情实在太过招摇,朕不希望你受人诟病,同时也希望你能够远离朝臣非议。”
“朝廷需要你的帮扶,朕也需要你的协助,你先在翰林院中沉淀一段时间,等这段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