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菀在金盏疗养院住了下来,而孩子们的生活里多了一位陶艺教师。
“真没想到,你大学时候主修的竟然是这么冷门的专业,”
废弃的杂物室里,许佳正帮着季菀做最后的打扫工作。
陶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形式,实际与绘画、雕塑等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
许佳有猜测过季菀可能是艺术生出生,却没想到是这么冷的学科。
“冷门么?我们国家怎么说也是享誉在外的工艺大国呢……”
季菀看着熟悉的陶艺工具,内心里充盈着满足感。
她也没想到毕业多年之后,自己还能走上年少时候就热爱的设计之路。
“小季老师?孩子们就拜托您了,我会在一旁陪护的。”
陶艺教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护工领着孩子们出现在门口。
一双双小手相互搭着肩膀排着队站在门口,比起园时候的肆意活泼,孩子们显得有几分拘谨。
“客气了,都进来吧。”
季菀莞尔一笑,示意孩子们进门。
而许佳则是打了个一个手势后功成身退,她在疗养院的时间很长。
面前这群看似乖巧的孩子们在刚入疗养院的时候可是一个个棘手的存在。
沉默不语的,歇斯底里的……是什么时候变的那么乖巧的呢?
许佳摇了摇头,暗笑自己迟钝。
天然的陶泥和瓷泥都是无毒无公害的软陶,很适合刚刚接触陶艺的孩子们。
陶艺的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季菀在
随心所欲,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想象力才能展开翅膀。
“用手固定在泥胚上,捏住你想要的形状,圆的、扁的、方的……”
季菀在圆桌上引领着每一双手和陶艺初接触,而护工则是在一旁做辅助教学。
孩子们在短暂的思考后,开始动手,各式各样的雏形开始呈现。
瓶、盘子、小猫几乎都是一些孩子们日常生活接触过的事物。
季菀看着孩子们的进步,自己也退回了位置上。
她的余光瞥见了园里沐浴在阳光下舒展着瓣的金盏,那一抹明黄色让她的指尖动了……
陶艺教室准备的陶泥已经用完了,而孩子们显得意犹未尽。
即使脸上和手上蹭上了陶泥,依然兴奋地和同伴炫耀分享着自己的作品。
这些陶艺作品都没有上色,只是陶泥已经风干定型,可季菀却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挨个夸夸。
“小季老师,您做的是什么?”
有孩子好奇地发问,她们看不见所以只能通过声音判断季菀的所在地。
“要摸摸看吗?”
季菀将自己的陶艺作品往前推了推,一双双小手们登时争先恐后地向前挤。
可在接触到作品的一瞬间,她们的动作都变成了小心翼翼的触碰。
“是金盏?!是护工姐姐教的的金盏!”
敏锐的孩子惊呼出声。
夕阳即将落下的时候,陶艺课也落下了帷幕。
“抱歉,今天给您添麻烦了……”
护工指挥着孩子们回房,她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后,临走之前给季菀鞠了一躬。
季菀的陶艺作品并没有干。
孩子们的接触之后,原本光洁细腻的瓣和杆上多了一些轻微的指痕。
“不用那么客套的,对了,这个是孩子们给你的。”
季菀从窗台边拿了一个风干好的白陶泥杯子,轻轻地放在了护工到手里。
“孩子们说之前曾经不小心打坏了你的水杯,这算是赔偿的一点心意。”
护工的神色愣了愣。
那已经是很久之前,和孩子们刚刚认识时候发生的摩擦了。
连她自己都已经淡忘的事情,这些孩子们却一直都放在心上。
护工的鼻尖一酸,捧着杯子的手默默地收紧……
伦敦的网络上,多了一个神秘的设计师,而最出圈的作品则是一个名为“希望”的陶艺单品。
具体的表现形式为一簇白陶泥制成的金盏,署名为小季老师和孩子们的作品。
欧洲讲究写实,季菀的金盏静中有动,神态饱满,唯独颜色和写实对不上。
评论区有眼红的专业人士站出来挑剔,一开口就指责创作者不专业,毫无美学造诣,没有色感。
许佳在网络上刷到这个帖子的时候,扬了扬眉毛。
她隐藏了自己的id,留下了一条言辞尖锐的匿名评论。
“你红眼病犯了?孩子们看不见世界,本色即纯洁。”
这一条评论很快就被网友们999+顶上了热门,爱心之名的加持让原本就有热度的帖子直接上了首推。
整整一个上午,对此一无所知的护工手机都在振动之中。
她忙里忙外地照顾孩子们的起居日常,一直没有时间查看,直到下午自由活动的时间。
“小季老师,大家好像都很喜欢您的作品,后台打赏的金额不小,甚至还有不少人私信我,想要高价购买呢……”
护工看着园里玩耍的孩子们难得有了摸鱼的时间,拿出手机的时候,后台密密麻麻的红点吓了她一跳。
即使是她这个不懂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外门人,其实也能看出季菀的陶艺水平不低。
季菀的走火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涉及到了金钱利益,自己的账号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分享账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