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为名作诗数首,其中便有一首曰:
数椽空屋枕清流,一榻萧然散百忧。终日掩产尘境谢,有时开卷古人游。鸣鸠去后沧浪晚,飞雨来初菡萏秋。此外便令君睡足,何须云梦泽南州。
此时,秦察能让他进这间书房,其对他的看重之意,不言而喻。
秦规说:“刚哥这几日可以就在此休息,这里的书籍你都可随意翻看。过一日会开始再孵一缸新的鸭蛋,秦壮他们还需要你指点一二,但日常值守之事,便不再辛苦你了。”
秦刚赶紧谢过。再托人转告父亲与小妹,告诉了受庄主优待,可以暂居读书房学习的事。
之后,秦刚就迫不及待地扑进了在这个世界所遇到了第一片“书海”之中。
说实话,在秦刚少年时代难得的残存记忆之外,他对秦观的印象一直很模糊,只不过与其他家乡人一样,只知他是一位乡人中难得的才子而已。
直到前些日子拿到了他的读书注解,才开始感受到其严谨的学风与独到的思维。
而此时,当秦刚逐一打开秦观在少年、青年等各个时期写下的诗词文集之后,他的思维一下子被带入到了一种“上可豪隽慷慨于世、下可清新存韵于心”的别样世界之中。
尤其是对照了秦定的诗词之后,秦刚这才摆脱了前世只知秦观是一位能写出“两情若是久长时”的柔情词人的浅显认知。
继而再翻开秦观的策论文集,这又哪里像是出自那个婉约派柔弱书生之手啊,这里收集了秦观青年到中年时期的数十篇策论,读之便能感觉到这些文章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谨、文笔犀利,而且还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
更为重要的是,秦观的这些策论,仿佛如同后世学写议论文时老师常用来作为范文的作品那样,绝非夸夸其谈,而是叙理生动、紧扣现实。对于关键观点的表述,往往是提纲挈领、一针见血。
此时,秦刚这才真正开始体会到当下世人对于秦观予以“风流才子”的美誉本意:
的确是秦观的诸多婉约词作误导了大家,实际上,关于“风流”一词的定义,有指似风、水般流动的韵律,也有引申为历史流传的承袭,更有对上古崇高风尚的追袭,还有超逸佳妙的文学风格,在总共十五种的词意解释中,仅有“花哨轻浮”与“男女私情”两个贬义,那也是几乎接近于近代才逐渐产生。
苏轼赞秦观之“风流”,是因为他文“有屈、宋之才”;王安石赞秦观之“风流”,是其诗“清新似鲍、谢”;时下士人誉其词句中情感细腻,为“词中之龙”,他的风流之名却是因为他秉承了文明流传的智慧与才华。
秦刚在睡足轩中读到了秦观年轻时曾经游历江湖时的随笔游记,看到了他结交了多方文人异士,读到了他声名远扬的智慧思想,竟而慢慢地沉浸于他在生活中对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情感之中。
此时,他才算是真正领略到“风流国士”秦观的真正含义!
唯有叹息,在在历史长河的掩盖与冲刷之下,人们往往都忽视了那些深埋于地底深处的真金瑰宝,却只会关注于各类牵强附会的韵事俗名,误读了“风流”一词,也误解了秦观的一生。
当然,看着秦观的这些早期习作,秦刚的内心还有另一种的担心:如果的秦观以这样的水平去应考都能两次落榜,秦刚倒真的要开始担心自己目前的水平到底行不行了。
这天夜里,秦刚突然做了一个梦:
一个炎热无比的夏天,一位忧郁瘦削的中年人,正独坐于道路旁边的一个凉亭之中。秦刚看不清他的面目,也难以辨别他的神情,似乎是大醉初醒,又似乎之前一直在沉睡。
依稀间,秦刚听得他在低声地喃语,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靠近些,好象说的是“水,水,给我一点水。”
秦刚赶紧去找水,却怎么也找不到。但这时,旁边却有一随从端来了一碗水,只见这位中年人饮完后,便静坐于那不动了。
当秦刚使劲想办法转到了他的面前去看时,却发现他已含笑而逝。此时,便听得那个端水的随从惊叫道:“宣德!宣德!”
忽然醒来,发现自己还在睡足轩内,虽是初春,但却一身之汗。因为梦中那随从叫的是“宣德”,而秦观此时的寄禄官职正是左宣德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