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马先生通知要参加本次诗会后,他并没有去找先前的那位师爷,而是自己翻遍了家里收藏的诗词典籍,苦熬了两天夜晚,反复推敲思考,准备好了两篇诗词,而其中有一篇恰好就是以端阳节为题。
反正他也明白,自己在这一炷香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做出更好的诗作,索性也就第一时间将准备好的作品默写了出来。要不是在默写的过程中,还分神关注了一会儿默坐在身旁的秦刚,他可能交得还会更早一点。
在陈主簿诵读完他的作品后,张徕听到了来自周围人群中的一些赞扬声,他不由地更加紧张地看着主桌上的几位评审官员的反应。
不一会儿,陈主簿面带喜色地通报:“刚才词作的作者是张徕,他的最终成绩是:三甲两乙!”
“三甲啊!”张徕显然有点激动,这应该算是到目前为止的最好成绩了吧!他还下意识地偷眼看了一下同桌的秦刚,虽然没有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特别的反应,但是自己心中的得意与畅快感觉仍然是难以言表的。
众人也是议论纷纷。
有人说:“很不错啊,能有三个甲啊,这次诗会的诗魁该是这个人了吧!”
也有人不以为然:“我听着一般,就算评审给了这么高的分。但是别忘了,还有一半的作品没读呢!”
“也是,后面说不定还会有四个甲呢!”
……
接下来,又是一篇篇的作品过去,只多了两篇“两甲”作品。
只是秦刚的作品一直没有读到,张徕内心的焦虑与紧张之感也在不住地增长——毕竟是看到了他在最后的时刻上交了作品,到底能否最终得分超得过自己的三甲呢?
除此之外,评审官员中的林武功也是颇为期待。
倒是台下的马伦比较淡定,因为对于他来说,自己已经有一个学生张徕暂居第一了,后面的人越来越少,这诗会的前几名彩头是一定拿到,接下来只是看秦刚能否给自己再来一个锦上添花的惊喜了。
终于,陈主簿打开眼前的一张纸,习惯性扫了一下,顿时就觉眼前一亮,他虽然看到了学生的名字,但是按照规矩还是要先诵读诗词的内容,大家都在等着。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为《风雨端阳》”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余容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四句念完,在场的有一半人都愣住了。
林武功凭着直觉就知道,这一定是秦刚所作。
绝句虽然只有四句,很短,但却比八句的律诗难写。
前面这些学生的作品之所以一直未有特别高的分数给出,就是因为他们的诗词,太注重于格式与韵律,也就是所谓的为了写诗而写诗。
而眼前的这首诗就完全不同:
首先,它的起文就是准确地抓住了今天、尤其是刚才的气候突变的那个时刻,并以“风雨端阳”之由起笔。
所以,它写的不是任何一个其它的端阳,而只是今天的这个特殊的、有着风雨交织的端阳节。
其次,诗词是用来咏志的,并非只是简单单纯地抒发感情。端阳节纪念屈原大夫,前面也多有学生提到。可是要纪念屈原的什么呢?他们都没提到,甚至未必清楚。
只有这首诗,却准确地提炼出屈原在投水前“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悲剧人生特质。
再者,诗词需要考究作者对于字词句的运用功底,但更需要能有临场激发的托物灵感。第一句的风雨与晦冥的天气,是刚才众人皆有感受。而第三句所提到的余容,正是此时众人从堂中看出去便能见到那丛芍药花的别称。余容(芍药)在笑作者,同时也是在笑我们众人啊!
最后,又别出心裁地将不喝酒的陶渊明请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屈原伟大人格与内心追求的无限怀念。
片刻宁静之后,便有数人轻叹“好诗”。主桌上的几名评审官也在彼此相视,却又默契地低头写下评级。
结果送去后,陈主簿有点兴奋,又反复将五张结果再看了两遍,才激动地宣布:“刚才诵读的七言绝句的作者是秦刚,他的最终得分是……五甲!”
“哗”堂内的众人都沸腾了。这可是“五甲”啊,说明是五个评审官全部给了甲等的评价,也是到现在为止的唯一一个全甲作品。
而此时,最激动的人与最失落的人,居然都是与秦刚一桌。
最激动的是他另外的两个同学,一个劲地向别人指着秦刚说,“就是他,秦刚是我们学堂的同学。”
而最失落的莫过于张徕了,随着一篇篇诗作的评分出来,他的“三甲两乙”已经稳居第一的位置好长时间了,眼看就要结束,却突然跳出来了一个“五甲”的作品,而且这个“五甲”的获得者居然还是秦刚。
主桌的几位评审官里,听到姓名后的毛滂与林武功都有一种“果然是他”的表情,另外三人则相对反应一般。
夏归厚拱手道:“这是本次诗会的第一首‘全甲’诗作,是否能请毛知军给我们评点一二啊?”
其他人都露出了非常期待的表情。
毛滂微微一笑,站起身来,对众人道:“此诗先看格律,对仗工整、平仄得当,起承转合也已深得七律绝句之法。这便是其一。”
“写端阳的诗,从纪念屈原入题本属常规手法。但此诗却是先以景入手,抒情思人,忆人明志,以志抒怀。其文思精巧,环环相扣,这是其二。”
“唐人刘知幾在《史通·言语》曾云:语存规检,言喜风流。说的便是此诗之用语风格,非矫揉造作,不无病生吟,寻常事物,通俗之语,却言透诗人的胸怀与志向,若要寻找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