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坚定立场。之前他曾参加朝廷的制科考试,想走与李清臣一样的路线进馆阁入中枢。但是却因苏轼的坚决反对,而抱憾而归。由此,他的内心,便将苏轼一派视为仇敌。
秦刚接到章惇的邀请之后,内心也颇为犹豫。
作为现代穿越而来的他,实际上对于新党并无太多抵触情绪,甚至对于新法中的大多数内容还是持赞同的态度,他所不愿接受的,是此时章惇回京之时所抱有的“一雪前耻、快意恩仇”的报仇做法与手段。
过去,则会给外界一种他要投靠新党的迹象。
但不去,实际上是失去了一个可以有准备地劝谏章惇的好机会。上次的宿州码头,全是临场发挥,事后看看效果也不佳。
好在,秦观倒是让秦湛直接带话过来,让他不必担心外界的看法,一切依本心而为,建议他还是应邀前往为妥。
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也是京城元宵灯会的第一天。京城的主要大街两边,都扎起了各式的花灯,许多主要街道的路口,还搭起了戏台,以待夜晚艺人的表演。
在前往章惇府上需要经过皇宫南门宣德门外,此时已经沿街扎满了棘盆灯与各式的灯山。到了晚间,便会一一点亮。
与之前是宿州码头的那次刻意冷落不同,秦刚这次受到了章惇的热情接待。
“那日码头相遇,老夫有所失礼。自回京之后,老夫一直欲与徐之一晤,不意杂事缠身,竟然一直延及今日。”
“章相公日理万机,学生不过一后生小辈,哪里当得起如此看重。”章惇原本就曾任过宰相,在京城里,秦刚也已知晓,但凡做过宰相、甚至只要是进过政事堂的参知执政,都可以相公称之,更何况眼下的章惇,早已是只差一个名头的朝中第一隐相了。
章惇安排与秦刚见面的地方,乃是其后院正厅,而非过去接待同僚官员拜见的前院正堂。这也是在表示他对秦刚的看重。
因为按宋人的习惯,见客的地方越是私密,就代表着关系越是亲近。正如前几天郭知章夫妇在后院接见秦刚一样。
不过,初时秦刚的心里还咯噔了一下,不过再想想,似乎章惇也就两个儿子,并没有待嫁的女儿,便才放下了心来。
这倒不是秦刚过于自嗨。这古人不仅重男轻女,而且极其轻视子女的婚姻权益,尤其是位居高位者。子女的婚嫁之事,往往都会纳入到自己的政治考量部署之中,是随时可以拿出来作为交换筹码的。
因为恰逢元宵灯会的第一天,章惇和秦刚的话题也就过来路上的灯会开始。
毕竟两人的身份差异摆在那里,自然不会交浅言深。秦刚感慨一下京城灯会的盛大恢宏场面,章惇顺便回忆一下淮南江浙灯会的精巧繁华,皆是各有默契地轻易不提当前的朝局之事。
不过章惇还是不吝于对秦刚异于同龄人的眼光、言行的种种赞赏。
“我观朝堂给徐之的两次封赏敕旨,一次是因进献水泥配方,一次是因牛痘防治天花。此二者,虽看之平常,但实质利国利民之大,纵使再多的封赏也不为过啊!”章惇话题一转,从秦刚的个人品行聊到了他之前的发明。
“蒙章相公谬赞,学生于此中的偶然心得,无非得自于格致学的琢磨。”秦刚也有心将话题往这个方向引导。
“哦?格致学?可是取自‘格物致知’之意?莫非徐之小友也认可司马十二的格物乃去物欲之说?”章惇向来爱憎分明,对于曾彻底否定熙丰变法成果的司马光自然是恨之入骨,谈及他也只肯用于“司马十二”这样的排行之称以示蔑之。
“非也!”秦刚自然不会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立即予以撇清,“司马君实的去物欲之说,只是触及格物之表,是为其道德修养的一家之说。而学生所尊奉的格致学之本质,仍是以格物而穷究世间万物之本源大道。”
“此话怎讲?”章惇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就说学生偶得的二物。前因家乡水患甚重,筑墙修坝常苦于糯米砂浆虽坚固,但成本却高昂,普通土石廉价却又不堪风蚀水侵。于是穷举各种建筑之物,格其坚固之理,终得水泥此物,一为我皇宋天佑之幸,二为格致学探究世理之方向正确。”
章惇也是机敏善考之人,秦刚说得一二,他便能迅速联想至三四,格致学的格物求律,以律推理,以理得知的基本思路已被其很快地理解。
再谈及秦刚因被家乡胥吏陷害,骗至已发生天花的灾民营中。是在毫无准备之中发现自己已经身陷绝境。为求自保,而格求牛马免疫的根源之道,最终能以牛痘之法尝试免疫之术,虽是兵行险着,但也算是绝境求生的唯一选择。
此事是秦刚亲身所历,今日讲来,无须任何添油加醋,便可讲得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饶是章惇这一世名相,但见过的,不过只是朝堂间的尔虞我诈,也是少有如此可能危及个人生命的真刀实枪经历。
因此章惇愈听便愈是感叹不已,心里对他的欣赏与赞赏之意也越发不再掩饰。
“当今官家亲政以来,已决定以绍述先圣为国是,并恢复熙丰年间等诸多新法之政,以重现神宗皇帝之富国强兵之愿景。”章惇思虑稍许,渐渐说入正题,“老夫蒙先帝之简拔、王文公之教诲,当得在此筹谋大局。如今百废俱兴,而老夫如今方知周公吐哺之心呐!”
章惇此时对秦刚的心意,就差直接问出:“小子我想用你,你可愿意?”
秦刚自是不敢含糊,起身以正礼回道:“章相公身居中枢,一心为国揽才,诚令人感动。学生起于微末之地,空有一身薄学,赴京赶考,便是愿以志报国,以明心迹。”
秦刚的这番话回得有点技巧,他既正面回应了章惇的招揽之意,也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