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3章 三杨(1 / 2)

让朱允熥无语的是,这三个翰林居然能够对得上来……

为首的翰林上前半步,他朗声说道:“陛下,微臣给出的下联是——冰心为玉,无愧世间有愧之人。”

朱允熥点点头:“还行,不错不错,这次就饶了你们了。”

三个翰林躬身谢恩。

“微臣史馆编纂杨士奇,谢陛下!”

“微臣翰林编修杨荣,谢陛下!”

“微臣翰林编修杨溥,谢陛下不杀之恩!”

朱允熥愣了好半天,眼睛都发直了。

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杨?

永乐期间三位最重要的文臣,居然全在翰林院里趴着?

不会这么巧吧?!

这三个人都有宰辅之才,怎么会全都窝在翰林院里领个闲职?

在另一个历史上,三杨确实都被搁在翰林院里雪藏。

后来朱棣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才成为朝廷重臣。

后来杨士奇谥号“文贞”,杨荣谥号“文敏”,杨溥谥号“文定”,算是少有的善始善终的内阁大臣。

朱允熥现在也不知道这三个翰林,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真正的“三杨”。

但秉着不可放过的想法,朱允熥将三个文臣全都带到了皇宫。

到了御书房里,朱允熥将一份份卷宗放在三杨面前,作为对三个人第一次的考验。

宗上,清楚记录着雷动等人的资料。

朱允熥一脸沉重的说道:

“将近一千人的精兵,居然潜入南京,助纣为虐!”

“这些北方的精锐士卒,若没有燕王府的帮助,不可能这么容易就南下。”

“只是朕还不知道,派出这些士兵的,是朱棣,还是其他人。”

“如果是朱棣把这一千精兵派来,那该怎么办?如果不是他派的,又该怎么办?”

朱允熥喃喃说着,将自己这几天的烦恼都吐了出来。

作为一名坚定的反倭志士,朱允熥的注意力,依然还是在东倭四岛上。

但如果远征倭岛的时候,燕王朱棣再起异心,那必然会造成后路不稳……

问题是,朱允熥也不可能当面质问朱棣,或者让朱棣写个保证书什么的。

朱允熥想知道这三杨有没有办法。

听着朱允熥闷闷不乐的诉说,杨士奇微微一笑:“陛下,要想知道燕王的真实态度,只需要一纸诏书即可!”

朱允熥重重一拍脑门,发现自己真是格局小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允熥经常自称“我”,也没有把自己真正放在一个皇帝的位置上。

比如朱允熥现在和三杨在一起,也是抱着亦师亦友的态度,并没有将自己摆得高高在上。

杨荣在一边补充道:“

陛下是天子,燕王既然已经奉陛下为主,那么陛下也有权召他来南京见面。”

“若是燕王接到圣旨之后,很痛快的便来南京觐见陛下,那么这些北方老卒的事情,自然与他无关。”

朱允熥茅塞顿开。

不过,朱允熥不禁要问:“那他要是不来呢?”

杨溥恭敬的说道:“陛下是天子,燕王要是不来,就是抗旨不遵,就是有不臣之心,到时候陛下可以起兵北伐,同时传檄各地,让他们四面夹击北平。”

朱允熥哈哈大笑:“太好了!我得三位相助,真是如虎添翼。”

三杨对望一眼,年纪最大的杨士奇跪倒行礼:“陛下,士奇不才,愿毛遂自荐,前往北平传旨,观察燕王朱棣的举止应对,以安圣心。”

朱允熥嗯了一声:“既然如此,那就由你代我去传旨吧。”

对于杨士奇的冒险北上,朱允熥大致也能猜到一些对方的想法。

三杨之中,杨士奇的年纪最大,已经年过三旬。

但杨士奇的官职确实三杨中最小的。

如今杨士奇主动请缨,借着传旨的机会,当面对朱棣察言观色。

虽然这么做可能有点危险,但如此一来,杨士奇也能立下功劳,能够迅速得到朱允熥的重用。

杨士奇的主动请缨,未必是奔着什

么荣华富贵去的。

沉寂多年,看来老杨也是急着表现一下他的能力与才华。

欣喜之余,朱允熥又和三杨讨论起其他的政务。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在翰林院憋屈久了,心中其实都有不少方略。

比如将卫所军制,改为募兵的形式,以提高军兵的战力。

比如对地方豪强的抑制与管理,三杨也有不少想法。

这些治国之策,三杨在心里憋了很久,现在找到机会面圣,便一股脑全端了出来。

至于皇帝会不会听,听了会不会降罪,三杨也不想去考虑了。

让三杨欣喜的是,朱允熥不但在认真听,而且时不时提出一些补充意见。

旁边的秉笔太监已经增加到四人,拿着纸笔记录皇帝和三杨的各种谋划,以便回头整理出来。

朱允熥是越聊越高兴。

因为立场的问题,朱允熥手底下一直没有合用的文官。

先前的首辅齐泰,与朱允熥貌合神离,自然不会有多么认真的处理事情了。

而现在不一样了。

眼前这三杨,应该就是历史上辅助永乐大帝的三杨。

这三位都是宰辅之才,有了他们的帮助,朱允熥可就轻松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