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自然不会想的如此深入,但:
“陛下,若是将本来的儒家体制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道家是不是也可以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
“若加上新学,便是三个不同观念的体制。”
“为何陛下只想着留下一家?或者剔除某家?”
“就不能三家共存吗?”
“各司各职,分设主副二职,双方共同执掌,再选一家出来监督。”
“如此三家互存,各有钳制,且因为三家观念不同,所报之于陛下定然不能再有隐瞒。”
主副二职,加上监察,这种体系倒是与以往并无二致。
只是此前主副二职分工明显,副从主,若是二职分管不同,权利不同,便是有主副之分,可二者却管辖不同。
而监察一职...
过往之所以常有瞒报,漏报,便是因为自皇帝之下,都是儒家单独一派。
所以文武百官便都能与秦骁来回拉扯。
秦骁心思转动。
儒,道,新,不需要每一派专职于某一职责,而是可以互相穿插。
三方互相牵制,互相学习。
如此一来,新学一派的过渡时间将会大幅缩短。
而道家的发展也不至于重蹈儒家的覆辙。
只是以后这三
派是否会作大...
秦骁沉思一会。
便是作大之时,三派已然互相交融,便是分化,也几无可能了。
“如此虽然不错,可是官员选拔任用,又该采取何种方式?”
无论新学还是科举,都避免不了考试这个环节。
“妾身斗胆问陛下一句。”
“陛下觉着虞朝之疆土,如何?”
如今虞朝之疆域,已是开创了历史先河。
过往之历朝历代,百越之地虽有臣服,但却并非是受帝都掌控。
至于匈奴之地,偶有变动,可也是真正纳入过版图之内的。
这等问题,本不该由一个妃子口中说出。
便是虞朝不少百姓官员,乃至士兵将领,都觉得虞朝此时的疆域已然足够辽阔。
毕竟,哪怕是再没有文化的人,多少也都会算点账。
菜市场里面你可以买下所有的菜,可问题是怎么带回家?
要么需要更多的人帮忙搬运,要么就需要借助工具。
菜市场买菜,有着国家律法规定保护,但是国与国之间哪里有多少约束?
若是可以抢,那他人为何不直接抢你的菜?
秦骁目前的军事实力足以傲世天下,可这天下,需要足够多忠于秦骁的士兵百姓去驻
守。
否则没有军队约束,便是再大的疆域,终归还是会为有心人所控制,再次独立出去。
所以至少现在,虞朝上下认为虞朝有着攻灭他国的能力,却不一定有着守土的能力。
总不能将虞朝所有人都迁往他国吧?
那虞朝本土怎么办?
所以这个想法就很不切合实际。
便是秦骁鼓励人口生育,那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拥有数倍于现在的人口存在。
而几十年之后,秦骁在不在还是两说。
这个事实,不会因为秦骁是帝王而发生改变。
便是用文化侵袭,改变语言结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事情,也是需要好几代人才能彻底扭转。
而秦骁,又能撑到几代?
“你说,朕是不是要开始培养接班人了?”
秦骁没有正面回答永安的问题,反而提出了更深的一个问题出来。
立储君,以前的文武百官也不是没有提过。
永安能够讨论一些国事已然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立储之事,她怎敢言语?
见永安没有说话,秦骁自顾自的说道:
“古往今来,立储一事,便是帝王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
“只要储君立下,那么朝堂内外,无论
愿意与否,哪怕是帝王,都要站队。”
“朝中大臣会逐渐倒向太子一方,或是帝王一方。”
“便是封疆大吏,戍边大将,亦是如此。”
“若是太子成功继位,先站队者,在新帝登基之后,便可位列三公,享无上荣光。”
“但帝王不会允许自己还在的时候权力便都倒向了太子一方。”
“所以多数时候帝王会扶持另一方势力与太子相互制衡。”
“而帝王又担心自己死后朝堂不稳,百官不服,便会允许一些重臣辅佐太子,教以政事。”
“而一旦太子势力突破了帝王所设置的临界点,帝王便已然危矣。”
“要么杀太子,要么让位于太子。”
“这个时候,太子谋逆,不在于太子想或者不想,而在于太子党羽害怕被清算,会裹挟太子进入谋逆这个漩涡之中来。”
“若成,功成名就;”
“若不成...”
“且不说成与不成,当太子党羽有了这份实力,成与不成都要做。”
“如此,立储之后,便是再大的王朝,都已然没有了向外进取之心。”
“朝堂上下,其心都只在于朝堂之内。”
“无论是太子成功即位,还是帝王成功诛灭
叛乱,于朝野上下内外,都会是一场地震。”
“无数名将能臣人头滚滚,国之衰败,便由此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