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门阀利益瓜分、垄断天下,让朕干瞪眼,什么都不能改呗?
皇帝面色一沉,无明业火,再也按捺不住,正要全面发作。
他实在等不了,大唐更是等不了。
此时,杜预的声音却清晰传来!
“···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范相气得浑身发抖,怒道:“谁?谁啊?在这里妖言惑众?”
“闭嘴!”
年轻的皇帝拍案而起,兴奋站起,眺望滁州方向:“是杜预!一定是杜预!”
范相身躯一震,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
是他,又是他,还是他。
杜预。
金銮殿,炸了锅。
保守派老臣面面相觑,嘀咕着:“又是他?”
“又来?”
“他不是在乡试吗?不是已经派了杨雄,前去料理他吗?”
“怎么杨雄还没有搞定?还文成镇国?传到了京师?”
“唉,这杜预怎么阴魂不散?”
杜预这篇【上胡为不法先王之法】,写得当真倒峡泻河、云屯席卷、年少气盛、气吞山河,年轻的皇帝越听越血脉贲张,大叫道:
“好解渴,好解气,杜预真乃天下奇才也!这奇文共赏。你们听听,都好好听听。”
一帮老顽固,气得要死。
杜预杜预,又是杜预。
他们耳朵都要听得起老茧了。
杜预这小混蛋,偏偏还能打动文渊阁,说话声音这么大,滁州都盛不下他,声音都传到了京师长安。
故治理国家无法则乱,守法而不知变革则悖,悖、乱均不能够立国。时代变了,时光相移,变法是应该的了。
“好一个时移世易,变法宜矣!”
皇帝兴奋大叫,拍案而起,兴奋地霍霍在大殿之中走来走去:“满朝公卿,见识竟然还不如一个秀才?你们惭愧不惭愧?你们一直问朕,为何不法先王之法?杜预替朕回答了你!一个个听清楚了没?知道朕为何不法先王之法?”
刚刚还倚老卖老的三世老臣、老成谋国们,一个个霜打了的茄子,蔫了。
好气呀。
这个混小子。
竟然给皇帝递刀子,坑我么?
杜预这段话的意思:譬如良医,病有万种变化,药也随之有万种变化,病变而药不变,会把人治死的。
故大凡行事必须依法而动,变法者应因时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不敢议论法令者,是普通百姓;敢于以死守法令者,是在职官吏;能够因时而变革法令者,是贤明君主。所以天下有七十一位圣人,他们的法令各各不同;不是所为者相异,而是时势已有不同。
“你们听听!”
年轻皇
帝血脉贲张:“这就是你们说的圣人之言,先王之法,足足七十一圣人、仁王,但没有两个圣人、先王,行的法令是一致的,甚至各有各的不同。但这并没有妨碍天下大治,没妨碍他们成圣。”
皇帝慨然道:“这才是读过大书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也是朕和朝廷,真正需要的人才!”
范相等保守派老臣,面若死灰,被皇帝骂的狗血淋头。
他们有心要反击,再倚老卖老,却无奈杜预这篇文章,早已文成镇国,传遍天下,有文渊阁做背书,还怎么辩驳?
难道,你能说自己的水平,比文渊阁当值大学士还高?
大唐百姓,也纷纷点头,交口称赞。
“对啊,这个比喻很有趣啊。”
“良医看病,哪怕同样的病症,也要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哪有所有的病都开同一种药方的道理?”
“杜案首,言之有理。”
“连我老婆子都听得懂,那些朝廷里的大臣却不懂,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确实,变法,应该变法了。”
大唐各个阶层,士农工商,都在热议变法。
杨雄只怕做梦也想不到,他原本打算以先王之法、圣人之言打压杜预,却被杜预反向利用,变成了一场“大唐要不要改革”全民热议的大讨论、大论战、大辩论,起到了广泛开启民智、发动民众、激起民变的反作用。
后宫,王太后正在赏花。
皇后笑道
:“也不知道咱家的女状元,考得如何了?”
王太后淡淡一笑:“王异那孩子,我看着长大的。跟哀家很像,杨雄是主考,她不会有问题。”
王太后眉头一挑,淡淡道:“倒是那上蹿下跳的杜预,哀家看,该杀一杀他的威风了。”
皇后早就听说了,杜预给武媚娘“三个锦囊”的事,知道自己在皇帝面前吃瘪、失宠,感情背地里是杜预干的,对杜预恨之入骨,连忙道:“就是。本宫看过他的诗,也不知道这人哪里好,竟然迷得天下人团团转。竟然还斩获小三元,连王伦都死的不明不白,此人真是该死!”
王太后摇了摇头,警告道:“此人/大势已成,不能轻举妄动。”
皇后冷哼一声。若无太后阻止,她真有想法派刺客去弄死杜预。
太后冷哼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