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是第一个跳出来的,先前一直没有存在感的他,这会儿态度比谁都强硬。
“我同意了,就让三郎和四郎去县里读书,咱家一定要出个读书人!”
“爹……”许银全硬着头皮开口,“县里花费高,我怕……”
“你爹我都没怕,你怕啥怕,边去!”
“……”
“咱家现在给老三家做粉条,一个月总能赚点,俩娃读书的钱可以从公中出,就这么说定了,谁也别吵吵!”
“爹啊,四郎的束脩还是我们家来出吧,毕竟已经分家了,要是还花用家里的大头也说不过去。”
“是啊爹,这样于理不合,已经分家了不好给家中徒增负担。”李淑兰也开口劝慰。
“毕竟要培养一个学子可是需要不少花费,老宅要养两个只怕也是难以承担的。”
晓之于情动之于理,老许头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刚才本就是太激动脑子一热,现下清醒了便也顺水推舟同意了。
至于许福全一家,也没提要供应三郎读书,毕竟好处要一点一点给,也得收着给,不然被人当成习惯可不好。
而且娃还小,暂时也用不了多少,家里肯定能够负担。
大不了等以后考上童生,老宅供的吃力了他们再扶持。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现在谈还为时过早。
话题就此告一段路,三郎听着长辈的谈话,内心激动不已,毕竟他是真的很想读书。
二房就他一个男娃,注定要担负的责任也更重大。
只要成了读书人,他日后就是姐姐和妹妹的靠山,而且舅舅那边再也不敢给他娘脸色看。
只有不成器的四郎,全程挂着苦瓜脸,谁劝都没用,看的李淑兰直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