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
于是,一个个老将,随着皇帝打天下的老臣们都在自家儿孙的陪同下去了皇宫。之所以带着儿孙,那是听说太子也宴请了不少年轻一辈,说是想见识见识大唐的少年英杰。
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万万不可错过。
大唐现在谁不知道当今太子的地位稳如泰山,夺嫡之争早年就消散无形。上有皇后支持,皇帝信任。下有百官叹服,更有军方的支持。
加上这几年一直担任监国,虽说还没有登基,但执行的权利却和皇帝相差无几,这样的太子还不赶着巴结,还等到什么时候?
张亮,在上次督军辽东之后,就身体一直不适,这段时间一直在家疗养。本来也跟着姬松去西域的儿子张顗也不得不留在长安管理家族之事。
唐俭,从殷地回来后,就一直待在书院教书,日子别提多快活了。本来在海上透支的身体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不少,原本全白的头发也有了黑发,让人啧啧称奇。
这次他本不想来的,但不知为何,作为书院祭酒的柏山先生愣是将他从藏书楼给赶了出来。还说什么老而不死是为贼不趁着还能活几年,出去做事,想在书院混吃等死不成?
反正不管他如何反抗,如何不情愿,还是被几个学生给送到长安了。
长孙顺德,今年已五十余岁。隋朝时期,门荫入仕,起家右勋卫。逃避攻打高丽战役,投靠唐国公李渊,配合刘弘基招兵买马。
晋阳起兵后,担任统军,平定霍邑、攻破临汾,生擒名将屈突通,平定陕县,屡建战功。唐朝建立后,拜左骁卫大将军,册封薛国公。武德九年,参加玄武门之变,追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
李世民即位后,深得重用。居官贪贿,坐罪免官。起任泽州刺史,三
年前乞骸骨,回家养病,已经早已不显朝堂。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隋朝时乃是河州刺史刘升之子,以父荫为右勋侍。
前隋末年,刘弘基为避从征高句丽,但故意私宰耕牛,被关进监狱。
后来李渊骑兵,他就投奔太原,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
起兵后,引兵先渡河,入长安,其破卫文升,以功授右骁卫大将军。讨伐薛举时,力战被擒,不屈。至薛仁杲平,乃归。
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授卫尉卿,封夔国公。贞观十九年,随征高句丽,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
这是一个真正除了打仗就是一个莽汉的将军,说起打仗那是没得说,上阵杀敌,勇勐无双。但随着这几年安稳日子的消磨,胡作非为之事不少。
但李世民看在他往日的功劳上,也就是训斥了事。
但谁知这家伙竟然为老不尊,在大街上强抢民女,还是官宦人家的女子。这些可惹恼了那些文官和长孙,李世民更是恨其不争。
生气之下直接撸了他的爵位,但却没有再有其他处罚。这段时间整日借酒消愁,夜宿平康坊,还欠了不少钱,气的李世民直接不管了,爱干啥干啥,直接死大街上算逑!
这次听到皇帝宴请竟然有自己,他愣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待家人告知确实如此后,愣是在皇宫门口磕了三响头,这才痛哭离去,并且发誓今后要是再敢乱来,不用陛下处置,他自个抹脖子。
只有经历过绝望的人才知道这次的机会是多么的难得,陛下还记得自己,还记得自己的功劳,只是自己不争气罢了。
回家之后更是告戒儿子,不可胡作非为,要是被他知道,打死无论!
曾任东州道行军总管,发兵讨伐叛乱的高句丽人。,于白水山击败高句丽余部,并将增援的新罗兵击败。
另外还有高侃,但高侃此时已经被派除。
高侃出身于渤海高氏,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任命高侃为唐军主帅,率回纥、仆骨等部讨伐车鼻,前段时间,在金山捕获车鼻,其众全部归降。
李世民得知后大喜,不过却没有让其班师回朝,而是直接率兵去了西域,去阗池和姬松会合,听从郕国公调遣。
除了这些人外,还有不少当年中下层将校,虽然现在职位不高,但本事那是没得说。要不是时运不济,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早就升迁了,也不至于现在还在下面打转。
但这次李世民决定给他们一次机会,要是再把握不住,那就没办法了。机会给你了,但你不中用,那就怪不得他了。
李承乾这边和没闲着,老将那边有父皇。他这边就热闹多了,勋贵家凡是有些能力的孩子都被他叫来了。
原本家里是不愿意的,担心抢了嫡子的风头。但李承乾才不管这些,他需要的是有能力敢打敢拼的人,只有什么身份,他根本不在意。
庶子好啊,因为庶子在家不受重视,又要有点心气都都想证明自己不比嫡子差。这些人里面有能力的人不少。
他们建功立业的心思比别人要重的多,这些不从小锦衣玉食,不愁吃,不愁穿的,在家里打压下,也只能在长安当个二世祖。
现在李承乾打算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至于能不能把握住,那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子毅可不是其他将领,要是一般将帅,将这些人给送去就是给人家添麻烦。但子毅不同,他可不在乎这些人的身份,这点李承乾比谁都清楚。
这些人中,张顗,裴行俭,高适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顗就不多说了,裴行俭却是难得的人才。
裴行俭出身于河东
裴氏,唐太宗时期曾得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而苏定方又得到李靖和姬松的传授,所以可以说裴行俭在军事上是两人的徒孙。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