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9.029(二更)(3 / 4)

于曲乐杂艺的坊中,数丈长的竹竿扎在中间空出的表演场地上。

长竿之上捆缚着形同山峰与云雾的道具,戴竿舞者则穿梭其间,手持绛节。

虽未有一句唱词,竟也能令人体会到这出表演之中的意思。

那是身姿轻盈的持令使者要往云间去请一场恩泽之雨。

此雨必是随令而停的。

因主竿与那些辅助的高竿各自相抵,交错入云,这才能令她之前隔着这样远的距离也能瞧见。

在表演的收尾,那立足于高竿之上的女艺人竟像是乘风而落,轻盈地跃到支竿之上。借着飘带与“神山”的遮掩,游鱼一般落了地。

随后便是铜钱如雨朝着那讨赏的盘中落了进去。

李清月抹了把额上的汗。

也不知道是为这艺高人胆大的戴竿艺人捏了把冷汗,还是因她在侍从庇护下挤出了一条路而觉太热了。

哎呀,想到这里,她忽然暗道了一声糟糕。

她瞧见新鲜玩意便忘了其他人了。

那有着初唐四杰之一名号的卢照邻倒是还在她的身侧,可跟随着她的队伍是真少了一半。

她惊了一跳,连忙问道,“素筠呢?”

好在此时,忽然自远处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阿菟,快来看这儿?”

李清月被侍卫抱了起来,总算瞧见李素筠在何处了。

遥遥看去,李素筠的面前正有一对角抵相斗之戏,比赛到了最是难解难分的时候。

她平日里就算有机会见到宫中侍从,却也只见得他们持刀而过,何曾有这样身形矫健的打斗。

再远处更是一片乐舞百戏的喧闹场面,其中腾挪踏跃应和着热切起来的节拍,也是宫中绝不可能见到的鲜活场面。

吸引住她的目光一点也不奇怪。

李清月在心中腹诽了一句,这也确实像是素筠会喜欢看的东西。

当然,想归如此想,她的行动却没耽搁。

她吩咐了一句让澄心给那戴竿艺人看赏,自己则指挥着侍卫往李素筠的方向去,免得两人被变幻的人潮冲散了,离得太远就没那么好找了。

可刚挪出两步,她就发觉澄心没像往常一样手脚利索。

李清月连忙叫停了侍卫,回头看去,“怎么了?”

“啊。”澄心一愣,猛地回过神来。

李清月端详着她的脸,“你今天好像有点魂不守舍的。”

对上这道已有探寻之意的打量,澄心抿了抿唇,回笑道:“哪有什么事儿,只是很久没见到这种场面了,有点惊讶罢了。”

她飞快地自袖中锦囊里翻出了数枚铜板,丢进了圆盘之中,与其余看客所给的并无差别,又快速地跟了上来。

可眼见这表现利落,李清月还是没打消自己的疑虑。

她嘟囔道:“我又不是素筠……”

所以她没那么听话也没那么好忽悠。

偏偏澄心明摆着不想给出个真正的答复,她便是真拿刀架在对方的脖子上也没什么用。

而若是她没记错的话,上一次澄心有些异样,是在见到岐州百姓向着回返长安车队行礼的时候,这一次则是见到这些杂耍艺人。

这么看,平日里心思玲珑的宫女,竟也有自己的秘密了。

李清月心中已暗自盘算,等回宫之后便先偷偷打听一番,澄心是按照采选、进献、罪没这些途径里的哪一条进的宫,说不定还能发掘出些东西来。

现在便先不必多管了,毕竟她能出门的时间也就这么一点。

在她的面前,乐舞百戏的演出正是接着那出云中竿舞而起的,乐音已彻底换成了一种急促的鼓点。

见李清月朝着他看来,卢照邻伸手指向了那批杂耍艺人中领头的那个,很是敬业地继续解释道:“这是自汉代便兴盛的百戏之一,名为七盘舞……”

“……”

——————

当夜幕渐渐在长安城中降临的时候,这些嘈杂的声音才终于平息了下去。

但今夜并无宵禁之鼓,只有几个自长街上跑过的孩童恶趣味地想要去锤一下街鼓,这份庆典仍可继续下去。

于是另外的一种声音便渐渐代替了白日里的喧腾鼓乐,成为了夜色中的主流。

那是一种更为轻柔也更为和缓的乐音。

里坊之中的酒肆灯火也随之亮起来了。

李清月随着卢照邻的推荐择了家酒楼,在厢房中落座。

站在凳子上朝着窗外看去,就见她们此刻所在的里坊中,各家酒楼饭馆各自挂上了招牌,点起了亮如白昼的千盏灯笼。

随之而来的还有自各处窗扇里冒出来的酒香饭香,以另一种方式撞击着人的感官。

她看得清楚,也闻得清楚。

虽然没有长街两侧灯火交织的壮丽景象,但一座里坊好像就是一座微缩的小城,在这城中攒动的人头就像是这幅浓缩画卷之上的星星点点。

哪怕眼前所见只是窗口一隅,却也不难想象到,长安城中还有无数处这样的地方,共同组成了这座关中都城的风貌。

这不由让她发出了一句感慨。

“这就是大唐盛世吗?”

与她所处的时代相隔千年的大唐盛世。

李清月托着下巴,将手肘搭在窗口,改了个更加舒坦的姿势,以便欣赏下方的景象。

当她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也正有一道酒肆开业的铜锣炸响了整座街巷。

一个个抛飞而起的灯笼则像是灯花迸溅,骤然吸引去了众人的目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