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恢复了原状,各朝各代却无法平静下来。
夏商周及之前的时代,只将此事当做神迹,虽有少数人怀疑神仙是否存在,却也无法当众明说。
秦始皇时期,始皇帝看到天幕恢复原状,召集咸阳宫中诸子,发下命令,“尔等都看到了天幕,天幕最后留下的问题,自行思考,明日将写好的答案交与朕。”
扶苏等人躬身应道,“唯。”
随后,除了长公子扶苏,其他公子尽数退下,始皇与群臣回到大殿,继续刚刚未完成的朝议。
似乎天幕的出现没有对他们造成任何影响……
天幕开始时刘邦正在吃狗肉,天幕开始后,刘邦命人召萧何等人入宫,一起吃狗肉……
天幕结束后,刘邦道:“今日得见神迹,众卿与朕共饮一杯!”
萧何奏道:“陛下,这天幕不知是何存在,要不要……”
刘邦洒脱一笑:“福兮祸兮,终不过是天命,朕一介布衣,提三尺剑平定天下,谁又能想到呢!天命在朕,自会庇佑!”
刘彻则将课后问题交给了他的文臣们,“诸卿大才,定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董仲舒上奏道,“此天幕所有人都可看到,若是天幕说一些扰乱人心之言,陛下当有所准备啊。”
刘彻道,“发下布告,此天幕乃是天佑大汉,日后若是有变再行解释。诸位爱卿可看出了什么?”
刘彻迷信神仙,但正值壮年的他还没有晚年那么沉迷,对于天幕的出现也有些怀疑。
主父偃摇摇头道,“天幕所言,人类是猿猴所变,似乎还得到了什么证据,这当真是无稽之谈!”
桑弘羊道,“天幕的证据便是那个头盖骨……”
说到这里,桑弘羊也说不下去了,他无法想象,为什么会有人将头盖骨堂而皇之的拿出来当做证据。
古人事死如事生,对于身后之事十分看重,帝王将相的陪葬品更是恒河沙数,若有人将自己的头骨拿出来展览,那便是不共戴天的死仇。
刘彻想到自己还没有修建完成的茂陵,不由得下定决心,定要将其中机关设计的更加严密,让盗墓之人有进无出。
李世民也在与群臣议论此事,他们经历过混乱的魏晋南北朝,一些乱世枭雄带头盗墓,更有无数人以盗墓为业,古时的王侯将相没有几人能得幸免。
没错,说的就是你,曹操!
李世民:“还是薄葬为好,若能免于被盗,也能落得死后安宁。”
长孙无忌:“我大唐有完善的律法,盗墓贼都会被判重刑,更何况,只要我大唐千秋万代,何人敢盗大唐皇帝之陵!”
李世民:“这世上哪有不灭的王朝,一旦王朝覆灭,还有谁会在意前朝皇陵!”
这话只有李世民能说,其他大臣却是不敢开口的,便是以直谏闻名的魏征,也缄口不言。
朱棣看明白了:“这天幕是说咱北平城,70万年前就有人居住了,说不定哪个洞里就埋着远古人的骨头呢。”
汉王朱高煦:“这证明父皇迁都的决定是正确的,天幕都证明了。”
太子朱高炽:“可是国库已经空了,迁都之事还是要从长计议啊!”
朱棣原本很心急,最近朝堂上提起迁都便有人反对,那些人以太子为首,让他恨不得废了这个不和自己心意的太子,但汉王能领兵却没有治国的才能,废了太子又能立谁呢!
天幕一出,他便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理由,天幕称呼北平为北京,说明北平合该成为大明的首都,太子也没有理由反对了。
至于天幕说的北京是不是北平,朱棣不在乎,只要迁都后将名字改为北京就是顺应天命!
第二天,同一时间,天幕再次有了变化。
【请各位同学上交课后作业】
各朝各代的人不明所以,咸阳宫中,始皇看着扶苏交上来的奏折,暗自评估。
天幕的出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来到殿外,在早已备好的席位上端坐,看到天幕的群臣相继入宫,等着与陛下一同欣赏奇观。
不多时,天幕又有了变化,这次出现的是一个个名字。
【秦·扶苏,西汉·桑弘羊,西汉·董仲舒,唐·长孙皇后……以上课后作业回答正确,获得一次评论机会。】
“什么是评论?”
“难不成还能与天幕上的仙人对话!”
第一次的天幕被很多人当成了奇观,认真听讲的没有几个,完成课后作业的更少。就如现代社会有人信誓旦旦的说世上有鬼神,想来也没人会当真吧,更不会顺着他的思路思考如何见到鬼神了。
秦朝只有几个公子上交了自己的作业,汉武帝时期朝则是朝中部分文官上榜。
唐太宗与群臣忧心自己的身后之事,没有顾及课后作业,长孙皇后在后宫教导儿女,将此课后作业布置了下去,自己也随手写了一份,没想到却上榜了。
李世民当即命人请皇后到太极宫议事。
“观音婢,没事吧?”
长孙皇后:“陛下不必忧心,臣妾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得到一次机会,可以在天幕上发表评论。”
李世民:“太好了,这天幕不知是何方神仙,可能为我大唐指引前路?”
长孙皇后知道李世民心中的担忧,劝慰道,“二郎,帝王的功绩不以私德论断,你只要做一位明君,便无人敢置喙!”
李世民将长孙皇后抱在怀里,静静地等着天幕后续。
太极宫中文武群臣挤眉弄眼,对帝后的琴瑟和鸣早就见怪不怪了。
与唐朝和睦的气氛不同,